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金霞:我所不知道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如若喜欢,请轻触上面的蓝色字体进行关注。

       上午赶集,遇见大姨。

       去我们家摘板栗吧。她说。
       你说,这么好的事儿你会拒绝么?于是,我们一家四口毫不含糊地跟去了。


 

       门口的筐子里,刺刺粑粑地挤满了没去壳的板栗。我蹲下来,脚揉手剪,又撕又掰,依然被刺逼得不得从容。板栗,是长在树上的小刺猬,要有装备才行。益平说着就戴起帽子、举起竹竿在院里的板栗树上敲敲打打。貌似很懂行。


       于是,想起自己,直到06年才知道板栗的存在,直到07年的国庆才知道板栗是长在树上的、板栗是藏在带刺的壳里的。这不能不算后知后觉。就是这样的觉悟还多亏了周燕。07年的国庆,和韦韦一起应邀到室友周燕家玩儿。对湖南乡村的最初了解也是从那里开始的。


 

       下了汽车,在薄暮的凉意中,嗅着刚刚收割的稻杆的清香,我们搭乘了一段摩托车,又沿着被杂草掩映的羊肠小道、顺着山势往上走了两三里,才到周燕家。据说,那里还是所谓的山脚,据说四周的山腰里零零落落的都是人家。从饭间袅袅的炊烟里才能辩识一二。


       对于一个一直住在平原,从未见过山的豫东人而言,这简直是个不可理喻的奇迹。房子为什么要建在山腰而不是平地?为什么要住得如此零落分散?那一砖一瓦是如何搬上去的?如果夜里生病,等深一脚浅一脚摸黑挪到医院,又如何来得及?这么偏僻的所在,历史上,战争的余威是无论如何也肆虐不到的吧……

       我不知道的,还不单单这些。


柴火

       在家乡,春末秋来,风起的时候,奶奶总会扛起耙子,提把扫帚,在房前屋后的树林里,一下一下,扫起那些深深浅浅斑驳的黄叶。堆成一堆堆,一筐一筐地撮回家,晾晒在院子里。不久,这些落叶就会噼噼啪啪欢快地燃烧在灶膛里,煮香一锅锅饭菜。走在路上,看到树上吹落的枯枝,别人遗落的棒子秸,她也宝贝得捡回去,放在灶前。村里的每一个老人莫不如此。一年四季,我们常烧的都是麦秸、棒子秸、芝麻杆、豆杆。这些虽好烧,却不怎么耐火。枯枝和劈柴都是极好的耐火柴,只有逢年过节,乡邻才会阔绰地烧上几把。


       在那些日子里,对于每一个烧火的人家,每一片叶子,每一根柴草都是好的。

       在周燕家的屋檐下,第一次看见那一长排垒得密密实实巍巍峨峨的木柴垛,我的心里有的只是震惊和羡慕。及至,她带着我们进山,看见漫山的枯枝败叶,还有一棵棵枯死的树干,我瞬间想起了奶奶,想到村里的老人,若有这么多的好柴等着他们捡,他们该有多欢喜。他们肯定也会像我一样,不知该如何下手,不知到底该捡那些回去吧。对于周燕的劝告,我置若罔闻,拼力拉着拖着抱着一大捆木柴往回走,心里盈满复杂的怅然和感动。


 

茶水

       我们刚坐定,周燕妈妈便热呵呵地捧出了两杯热茶。热腾腾的水汽里飘散出炒黄豆醇厚的焦香、茶叶清幽的苦香,尝一口,微微的清甜中游走着一缕苦涩,瞬间,苦涩又被炒黄豆独有的浓厚的焦香所掩盖。那是我第一次喝茶。第一次见识那种奇妙的味道,第一次领略到如此郑重的礼仪。


       后来,久居乡下,才知道,在湖南,敬茶不过是每家每户最基本的待客之道。这,在我们那里的乡下是没有的。我们没有喝茶的习惯,寻常串门、待客也没啥讲究。夏天,瓜多,来人一进门,主人提刀就砍瓜,刷刷刷,砍它一桌子,来来来,吃吃吃,主人一再推让,来人不敢讲客气,直吃得要生气了,主人才善罢甘休,于是坐定,聊天。冬天,西窗下,主客相对而坐,整二两小酒喝喝。下酒菜倒没有,但推杯交盏之间,酒酣耳热之际,唯觉畅快。话,自然就多了。


       寻常时节,手下没啥生瓜李枣,主人也老实,就来虚的,就揣着手干唠。手底下有活计的,就边做边唠。


       自始至终,茶水是没有的。多少年了,也没人觉出这里面的缺憾。


 

烧水

       不用说,她家的灶台比我所见识过的要庞大和霸气;也不用说,灶台上的锅比我所知道的要大,要多;就连烧水也与我家乡里的大不同。


       先前,我单知道,烧水要么用锅烧,要么放在煤火上的铝水壶里烧。我不知道,这里,竟然不仅可以吊在灶屋的房梁上烧,也可以放在灶膛里的瓦罐里烧。我看着,周燕妈妈熟练地从灶膛里夹出一个瓦罐,灵巧地夹掉盖子,再轻而易举地将滚烫的热水倾倒进热水瓶中。接着,灌满凉水,放进灶里。她一边烧火炒菜,一边不断地灌着开水。菜炒好了,开水瓶也都灌满了。这不能不算是个烧水的好办法。灶里,像这样的瓦罐共有三四个。


       周燕妈妈说,这样烧的开水好喝些,好喝的原因不仅在于烧水的方法,更在于,她家的水是从山顶的水池里引下来的泉水。泉水,也是我先前不知道的存在,确实清凉甘甜。


       当然,那次所见的惊奇远不止这些……


       真心觉得,要真正了解一个地方的风俗,还是要到当地的农家住几天才好。这样的游历也许自有一番不同的味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

(亲,如果您觉得有共鸣,请帮我们转发朋友圈哦~)


 

微信名称:夜半思语
微 信 号:ybsy2016
二 维 码:欢迎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