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Thu.向中国芭蕾研究奠基者致敬〡缅怀朱立人老师(1936-2016)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芭蕾在线”开启舞蹈生活!


作者:慕羽

来源:亦文亦舞

责任编辑:阿盈


【编者按】




23日中午收到一位芭蕾专家的微信,简直不敢相信,我最敬重的恩师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专业芭蕾俄语翻译之一、中国芭蕾史论研究的奠基者、曾参与创建北京舞蹈学校(舞院前身)和中央芭蕾舞团的北京舞蹈学院教授——朱立人老师于2016年9月22日晚间11时许,在北医三院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0岁。










“是舞蹈选择了我,我并没有选择舞蹈”,朱立人老师这样说,是因为他是从一名俄语翻译成长为芭蕾史论专家的。其实,一开始的确是“被选择”(服从组织分配),但后来还是因为朱立人老师的主动选择,并投入了毕生的“热爱”和“勤勉”,他才成为让几代人尊敬的芭蕾舞史论研究者和教育家,以及领路人。


出身书香门第(宋代大儒理学家朱熹第38代世孙)的朱立人教授在我的印象里,是一位为人谦和、教学朴实,治学严谨的人。


语速虽然快(或许是朱立人老师从事他所谓的“准同传”翻译的缘故),却极容易把20年前我们这些芭蕾的门外汉带入历史时空,引领我们进入新中国芭蕾舞发展的彼时彼境中。


朱立人老师非常谦逊,他常常讲:“功劳是古雪夫(当时的苏联专家)的,出成绩要感谢他;而过错都是我的。”



这是那些年,在北京舞蹈学院上学初识朱立人老师时的形象


我们这些喜欢教学的人也是从朱立人前辈等人的口传心授,以及他们的著书立说中受到的滋养。感恩!




这是80-90年代中期北京舞蹈学院朱立人老师撰写的教材(87版)和大纲。原谅习习没有收藏很好。


朱立人老师1961年正式从事芭蕾舞史研究。,时任北京舞蹈学校副校长陈锦清将编译《芭蕾简史》的任务交给了他,这一写就是20年


需要说明的是,50年代,他曾因从事一些苏联中小学算术和美术教学法等的翻译,挣了一点稿费,就被扣上了白专典型,受到批判。1958年,“白旗”也没拔下来,他被停职反省。,。


加之那时的资料偏重史料,缺乏观点,同行又少,在芭蕾的中文史论建构上,似乎一直就是在“孤军奋战”。


他不仅要研习芭蕾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西方文论,从古希腊文明到西方各种文艺思潮。朱老师曾言,朱光潜、宗白华、杨周翰等大师都曾给予他无私帮助。


没有一个安静的书桌,缺乏同道中人的相互扶持,一切又都是崭新领域,学术研究何等困难。困窘中,他挺过来了。




朱立人老师的书主要源自俄文资料,此版增加了不少欧美资料。目前依然是中文世界西方芭蕾历史研究的经典教材。朱立人老师将此书定位于:本科教材,以及“考研起点”。






这些都是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讲《西方芭蕾舞史》的重要参考书。《西方芭蕾舞史》、外国舞剧史》是习习讲授的主要课程之一,习习等后辈将会继续努力认真讲授这些课;还要努力向前辈学习,提炼整合规律,同时注重专业细节分析。


这是朱立人老师亲自撰写的《漫话芭蕾艺术》(论文集)的后记部分。




朱立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代专业舞蹈翻译之一、中国芭蕾史论研究的奠基者、曾参与创建北京舞蹈学校和中央芭蕾舞团;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图为2013年的朱立人老师还在公开授课。



1959年 工作照

、罗长青、陈锦清、朱立人、古雪夫)



朱立人老师担任东京第五届亚太青少年芭蕾舞比赛评委的胸卡



退休后,发挥余热,担任古典芭蕾教学法高级研讨班口译



朱立人(左1),尤里•布尔拉卡(中)、冯英(右1)



2010年3月,由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学校、、芭蕾杂志共同主办《向中国芭蕾奠基者致敬——芭蕾专家访谈沙龙》。。


慕羽:朱立人老师的学生之一,上述图片资料部分来自于网络,部分来自于收藏。



附上一篇文章,看看朱立人老师的写作风格


顺便了解一下当“误读”成为约定俗成后,我们还是得知道是一种“误读”。


这就是其中一个误读证据:据“百度百科”这个词条所示,就认为马林斯基是一个男人,拜托,那分明是著名的指挥大师,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瓦莱里·捷杰耶夫!


内容提要:    


如果说1935年“基洛夫”这一命名,是为了纪念一年前被暗杀的列宁格勒谢尔盖·基洛夫(1886-1934),那么这个“马林斯基”又是什么显赫人物,能有冠名于帝国剧院(舞团)的殊荣?


请注意Mariinsky应译为马利亚剧院


文/朱立人  

刊登于2005年3月15日《舞蹈信息》


有关芭蕾的新闻报道和评论文章常常提到“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和它在前苏联时期的旧名“基洛夫芭蕾舞团”。如果说1935年“基洛夫”这一命名,是为了纪念一年前被暗杀的列宁格勒谢尔盖·基洛夫(1886-1934),那么这个“马林斯基”又是什么显赫人物,能有冠名于帝国剧院(舞团)的殊荣?其实,当时纪念的不是什么“马林斯基”,而是“马利亚皇后”,中文译名“马林斯基剧院(舞团)”完完全全是以讹传讹的误译,正确的译法是“马利亚剧院(舞团)”。


作为皇家御用舞团,圣彼得堡帝国剧院芭蕾舞团1783年建团后先在大剧场(又称“石头剧场”)演出,1885年迁入马利亚剧场。这家剧场建于1860年,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卡沃斯设计,以皇后马利亚·亚利山罗夫娜命名,称为“马利亚剧场”。从此,这家舞团也被称为“马利亚剧院芭蕾舞团”。后来几经易名,较长的时间里以“基洛夫剧院芭蕾舞团”闻名于世,简称“基洛夫舞团”。苏联解体后,1991年重新改回原来的名称。


为什么会误译为“马林斯基舞团”呢?我推测是最早的译者根据英文译名Mariinsky Ballet,而又不懂俄文,不了解上述史实,简单地对译出来的。殊不知在翻译剧院舞团的俄文名称时,英文和中文是采用不同原则来处理的。英文采用音译,中文一般要采用意译。同样一个俄文专有名称,英文译为Bolshoi Theatre,Maly Theatre,中文则必须分别按单词涵义译为“大剧院”、“小剧院”,而决不可以按英文的音翻译成“波尔绍伊剧院”、“马雷剧院”。顺便说一下,这类错译我见过不止一次。


在俄文中Mariinsky是Maria的形容词,意思是“马利亚的”,而不是指某个姓“马林斯基”的男人!


注释:



玛丽娅·亚历山德罗芙娜(俄语:Мария Александровна;1824年8月8日-1880年6月8日),黑森和莱茵大公国的玛丽郡主(德语:Marie von Hesse and by Rhine),她是黑森和莱茵的路易二世大公和巴登的威廉敏妮的最小的女儿,也是亚历山大一世的皇后伊丽莎白·阿列克谢耶芙娜的亲外甥女,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妻子。她出生于黑森和莱茵大公国的首都达姆施塔特,逝世于圣彼得堡。奥兰德群岛的城市玛丽港和位于圣彼得堡的马林斯基剧院都是由她的名字命名的。


(这也是“百度百科”)


相关精彩内容回顾:

Wed.流言终结者 |“马林斯基”真的应该这么叫吗?

Fri.跨越舞界专栏 | 现代芭蕾《火鸟》|一只神鸟的重生,一段芭蕾史的重塑



想要加入CBM大家庭,与世界级明星一起工作?目前杂志招聘运营(北京)及记者(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请戳:

招聘 | 寻找热爱芭蕾的小伙伴


购买芭蕾杂志明信片,寄送一份手写的祝福给亲朋好友:

购明信片,支持芭蕾杂志


芭蕾在线开启舞蹈生活
长按指纹扫描,选择识别二维码添加

《芭蕾杂志》(CBM)成立于2007年,是国内最早一家以芭蕾为主题的互联网媒体,致力于传播芭蕾文化,推广芭蕾艺术,促进舞蹈领域的国际交流。CBM通过丰富生动,平实易懂的内容,打破舞蹈抽象难懂的形象,将舞蹈与生活紧密结合,多年来培养了大批舞蹈爱好者,是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中国舞蹈媒体。


挖掘艺术的理性之光

探索生活的感性之趣

搭建艺术与生活的桥梁

微信:芭蕾在线

Mail:balletmagazine@126.com

Tel:010-64016648

QQ群:201701968(已满)

二群:321943526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芭蕾杂志详细目录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