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中国传记片]:说不尽的《晏阳初》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这是为数不多的由大陆拍摄的有关1949年后去台人员的传记片,但影片还是被烙上了深深的“主旋律”烙印,因而无论从对历史人物的真实摹写还是电影本身都有缺陷,严格的说,这是一部呆板、平面、毫无生气的传记电影。

《晏阳初》海报

影片的传主晏阳初的故事,具备一部优质传记电影所具备的许多要素,远比这部电影表现出来的内容丰富得多:个人抗拒环境的史诗性、博爱的宗教精神、异国的爱情故事、人物的传奇经历、平民教育过程中的诸多细节、强烈的中国意味等等,但是,这一切在电影《晏阳初》中都被简单化和概念化了,因此,这部电影又给那句话提供了例证:再好的题材到有些中国导演手中都“白瞎了”。

《晏阳初》剧照

晏阳初,1890年10月出生,四川巴中人,是中国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早期开展平民教育运动时,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主张通过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四大教育”,培养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以造就“新民”,、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和礼俗“六大整体建设",从而达到强国救国的目的,他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著等作。

晏阳初(1890-1990)

直到今天看来,晏阳初在20世纪初所进行的平民教育运动仍有其现实意义,对照近年来中国的“扶贫工作”,可以发现,有许多提法和做法和近百年前晏阳初在中国农村所进行的实验有异曲同工之处,只不过,当下的扶贫工作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而晏阳初的实验和运动更多的是遵循着基督教义的精神而实施。也正因为此,电影《晏阳初》受审查限制,没有交代出人物欲望的原始动机从哪里来,他为什么要这样坚韧不拔的做这样一件看起来比登天还难的事情,而没有交代人物动机的电影就显得很莫名奇妙,也让剧情失去了发展的动力。

晏阳初(左)与同事在定县合影

虽说晏阳初自小深受儒家文化影响,但他的成长教育却跟牧师传教士息息相关。他上过教会学校,也当过传教士的翻译和助手,他自己说:“我是中华文化与西方民主思想结合的一个产儿。我确实是有使命感和救世观;我是一个传教士,传的是平民教育,出发点是仁和爱。我是革命者,想以教育革除恶习败俗,去旧创新,却不主张以暴易暴,杀人放火。”这些话,可看做是晏阳初的思想之本,动力之源,但因为它们和“主旋律”电影中人物的共同思想基础有冲突,所以被编导有意回避和忽略,从而也让电影《晏阳初》的人物动机无源可寻。

晏阳初全家福

电影一旦被僵化的主旋律思维所控制,那必然造成千人一面的结果。《晏阳初》电影中晏阳初智斗马县长,为贫苦的秦老窑打抱不平,解救他于水火之中,,这种情节的选择和设计,貌似塑造了晏阳初正直的形象,实际上并没有体现出人物特有的精神面貌和特点。

其实,晏阳初是个极洋又能极土、大俗而又大雅的人。即使在贫困的河北定县做平民教育的时期,他们家还是维持着较高的文明社会生活,据他儿子晏振东回忆:“我们在定县的厨房边有热水锅炉,热水随时都有的”“咖啡没有了,父母就拿棒子面炒糊了,烧汤喝,代替咖啡,同时父母都讲英文”。可是,当去农村开展工作的时候,晏阳初又会穿着普通布料的长衫,便于接触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他说:“我们知道自己不了解农村,才到乡间来求知道的。我们欲‘化农民’,我们须先‘农民化’”。而在影片中,这些能表现晏阳初性格的矛盾却又统一的特征和“土洋”之间的有趣转化也不见踪影,这无疑让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和魅力大打折扣。

晏阳初在定县骑驴下乡

晏阳初毕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具体到电影中所表现的“定县模式”也是有着丰富的内容的。在定县,他动员和邀请了数百名留学归来的博士、教授、校长和他一起参加乡村建设,编写平民读物600多种,选编了包括鼓词、歌谣、谚语、故事、笑话等60万字的民间文艺资料,搜集民间实用绘画、乐谱等,组织歌咏比赛、农村剧社,举办各种文艺活动。

平教会编写的农民识字课本

同时,晏阳初还组织人力进行农业科学研究,举办实验农场,改良猪种和鸡种;对农民进行“生计训练”,推广良种,防止病虫害、科学养猪、养鸡、养蜂。组织农民的自助社、合作社、合作社联合会,开展信用、购买、生产、运输方面的经济活动。晏阳初还在定县实施卫生教育、创建农村医药卫生制度,村设保健员,联村设保健所,县设保健院。1934年,全县建成这一系统,农民每年人均负担不过大洋一角。在控制天花流行、治疗沙眼和皮肤病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晏阳初在河北定县的这十年实验,既生动又有意义,这些办法有许多仍然是现在的公益组织、慈善组织取法的必由之路,同时,也是电影所需要的形象的素材,而遗憾的是,这些丰富的内容,在影片中被简单化了,造成影片的信息量十分有限。

平教会在定县给农民上课

晏阳初在中国乡村所从事的平民教育和社会改造事业后来被马克思主义的正统人士归为改良派,甚至给他扣上“美国代理人”和“帝国主义走狗”的帽子,。1937年,,应湖南省主席之邀,晏阳初被任命为这一项任务的首席执行官。他裁撤掉了三分之二的县级官员,代之以五千学者和科学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基层整治改造尝试。有意思的是,,1938年6月,,这位革命领袖表示对晏阳初“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并且希望能“有几千几万的优秀干部去参加”,由此可见,晏阳初的平教思想是为国共两党所兼容的,事实上,。而在影片中,,显然是避实就虚,因而也让影片的失去了传奇性和厚重感。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但是由于国共内战的因素而遭到蒋的拒绝,,他游说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国会议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提供资助,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法案规定须将“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不少于百分之五、不多于百分之十的额度,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晏阳初辗转到了台湾,从此晏阳初和他的乡村教育运动在中国大陆销声匿迹。晏阳初到台不久赴美,在美国他协助南美、非洲和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推进平民教育运动。1956年在晏阳初的帮助下菲律宾建立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并实现了真正的民选议会。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运行至今,专门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在晏阳初的晚年,,他重新获得机会回到中国大陆,于1985年获准访问河北定县,会见了一些亲戚、同仁和校友,并受到了当时政协主席的接见。1987年他再次回国访问。1990年1月17日晏阳初以百岁高龄病逝于美国。

会见晏阳初

所以,和晏阳初一生丰富而传奇的故事相比,这部《晏阳初》的电影只说了个皮毛,不过它毕竟开创拍摄解放前夕赴台人物传记电影的先河,从这一点上来说,这部影片是有意义的。

(部分文字内容参照余世存所著《世道与人心》,在此向作者致谢,图片来自网络)                   版式编辑:宁海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