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看他们跪舔《釜山行》,我感到了文化自卑的可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由来已久,大家也觉得习以为常,实际上却容不得细想:


比如明明是我们传到英国去的茶叶,英国人或是因为喝不到新茶,或是因为不习惯茶的味道,就往里面加糖加奶,形成了所谓的“英国茶”。



现在我国的旅行社推出的去英国“高端团”,就有一个行程安排,去享受英式下午茶。


但是反过来,中国人往红酒里兑点雪碧,就成了天大的笑话,是不懂红酒文化。某大牌的脱口秀上就讲过类似的段子,调侃土豪雪碧兑拉菲,“如梦如幻”。


为什么英国人不懂我们的茶文化就没事,还有国人追捧?我们不懂他们的红酒,就是土,就是low呢?


马未都先生在他的脱口秀节目里,讲了一下使用筷子的礼仪,就有人在下面评论:谁会在乎这个,自己用的手顺怎么拿都行。甚至有人在评论里谩骂。


但是反过来,很多国人对于西餐礼仪却充满了敬畏之心。这又是为什么呢?


中国游客到意大利的米其林餐厅吃饭,因为不懂当地的一些规矩,被服务员怠慢,中国网友评论:没有那个水准就不要去高档餐厅丢人。”


反过来,外国游客到中国高档餐厅吃饭,不懂中式礼仪被服务员轻视,中国网友评论:“一个服务员摆什么谱,顾客就是上帝懂不懂?中国人连基本服务礼仪都不会,真是丢人”。


怎么不管哪种情况,都是中国人在丢人呢?


有人说,上面的这些现象就叫"文化自卑",还把这个后果说得非常严重。但是对很多人来说,这些事情毕竟是新闻里听的、网络上看的,感觉距离还是有些远。


直到最近,因为一部韩国电影《釜山行》在中国的火爆,我见识到了文化自卑的力量。


从《釜山行》有高清资源开始,短短一周之内,在中国观众之中的热度和口碑都达到了爆棚的程度,各种媒体、大号又争先恐后地祭出这样的标题:



我是很不赞同这种标题的,但是在优酷的视频节目里,我也没说《釜山行》的坏话,反而说了一些它的优点,只是在最后说:《釜山行》是不错,不过就是一部好看的类型片而已,说它甩中国电影十年是不成立的,因为华语电影每年都有合格的、好看的类型片啊。


我还猜到了有人会强调我们拍不出"丧尸片",所以提前说了,这是因为审查制度不允许拍。不能因为我们有审查制度,有的题材不能拍,所以就说韩国电影领先我们的电影多少年吧?这又不是中国电影人的问题。


节目播出后,有很多朋友在评论区对我的说法表示赞同。



但是还有一些极端《釜山行》粉丝,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见识到了一个人为了证明某个外国的东西比中国的好,可以怎样的不顾真相、歪曲事实,仿佛只要能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国家说得不行,自己的不行就有了借口一样。


下面我就挑选几个有特点的给大家欣赏一下,一块儿看看他们花样百出的跪舔。当然,我下面说的都特指极端的《釜山行》粉丝,不包括正常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


第一种,是突然冒出来的戛纳迷。




理直气壮地问我,今年戛纳电影节,韩国3部电影入围,我们呢?


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清楚,媒体笔下的所谓入围戛纳是个多么笼统的说法。


纳电影节是分为多个单元的,其他单元与主竞赛单元相比,含金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万众瞩目的当然是主竞赛单元,其次是一种关注单元,被称作二单元”,其他的展映单元则差得很远。



今年三部韩国电影,《釜山行》参加的是午夜展映单元,《哭声》参加的是非竞赛展映单元。只有《小姐》入围了主竞赛单元,不过并没有收获任何奖项。(注意:《小姐》在戛纳只得了一个不列入电影节获奖名单的美术奖)。



今年确实没有华语电影入围戛纳,但是原因却不是这位《釜山行》的粉丝想的那样。


杜琪峰导演的《三人行》就接到了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邀请,但是由于“影片的后期制作来不及”,杜导只能说,“参加戛纳电影节对我来说始终是一种荣耀,只是这次实在太赶了。”



另外一部接到戛纳电影节邀请的是杨超导演的《长江图》,不过他也同时接到了柏林电影节的邀请。戛纳是“一种关注”单元,柏林是主竞赛单元,所以杨超导演选择了柏林:在柏林主竞赛拿到一个奖,甚至有机会角逐最高奖,肯定比去一个‘二单元’所获得的关注度大得多。”


最终,《长江图》在柏林电影节获得杰出艺术贡献奖,摄影李屏宾收获了银熊。



这个牛x的事迹,如果换到了《釜山行》身上,那它的粉丝不得借此把华语电影骂死?但是发生在《长江图》身上,他们就不认了。因为《釜山行》参加的是戛纳,所以他们只知道戛纳,华语电影今年没入围戛纳,那韩国电影就是又甩你们十年。



好吧,那就按你们的标准来,只看戛纳。那咱们就往前看一年:


2015年,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的韩国电影的数量,是零。


那华语电影呢,居然有两部,分别是侯孝贤导演的《刺客聂隐娘》和贾樟柯导演的《山河故人》。而且不同于《小姐》的只入围不得奖,2015年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获得者就是侯孝贤导演,这是电影节最重要的奖项之一。


所以我说,《釜山行》的第一种粉丝,是突然冒出来的戛纳迷,有可能今年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戛纳电影节呢,怎么会知道去年的入围和获奖的情况呢?


按照他们的算法,韩国电影一部入围主竞赛单元,没获奖,就甩我们十年。那我们两部入围主竞赛单元,获得最佳导演奖,这得甩韩国电影多少年啊?



初级戛纳粉丝破绽太多,于是来了第二种《釜山行》粉丝。第二种比第一种高级一点,学会了假装资深戛纳迷:


看,这个是不是显得高级了那么一点儿?可不是突然冒出来的戛纳粉哦,还知道《釜山行》在戛纳放映后全场鼓掌4分钟呢,这能证明《釜山行》牛X了吧?而且还顺便问咱们一句,国产片有吗?


但这个问话一加上,他就马上被真正的老司机识破了:中国有在戛纳电影节得到4分钟掌声的电影吗?这个真没有!但是我们中国有14分钟的。



我不用非找出当年拿下戛纳最高荣誉——金棕榈奖的《霸王别姬》获得的掌声和礼遇来做例子,毕竟那有些遥远,我也不再拿去年的《刺客聂隐娘》和《山河故人》做例子,那显得重复。


咱们就一块儿再往前看一年,2014年的戛纳,张艺谋导演的《归来》在戛纳首映后是什么情况呢?


《归来》在戛纳首映之后,广受好评,有的外国影评人看得太感动了,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还在哭。后来,斯皮尔伯格看了《归来》,被感动得哭了将近一个小时,说:“如此触动内心的电影或许是这个年代最有深度的作品!”




这样的国际赞誉并没有在国内造成什么大新闻,我们在评论《归来》的时候还是客观的地说,这是一部优缺点并存的电影。因为我们知道,华语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接受十几分钟的掌声,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张艺谋这样的导演,一直都是这个水准和地位,而且我们相信,我们还能拍出更好的电影来。



但是,在《釜山行》的粉丝眼里,午夜展映单元4分钟的掌声就已经让他们兴奋得不能自已了,以为这就可以秒杀整个华语影坛。还自信满满地问我们,中国哪个导演拍出过?


而对于拍出过的中国导演,他们却又是这么评价的:



张艺谋电影没有感动过人?就说这部《归来》,斯皮尔伯格哭了快一小时,莫言哭得眼睛疼,豆瓣的网友评论说看完整个人都哭脱水了。但是这都没有用,只有感动了《釜山行》粉丝,才叫感动人。



我真的很难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什么以为自己能证明,韩国的一样东西比中国的好,可以让他们得到那么大的满足感?


那如果像现在这样,证明不了韩国电影更好怎么办?上面这位不就展现了一下吗?那就攻击、贬低中国电影呗,所以就有了第三种《釜山行》粉丝:


第三种,无差别狂喷华语电影。


以我的观察,这种粉丝的数量是最大的,而且情绪最激动,


有说中国每部电影都是垃圾的。


有说我们连韩国的基础都拍不出的。



有说想不起来中国有什么好电影的。



你们当然想不起来,因为你们只喷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戛纳获奖你们不知道,却狂吹韩国电影入围戛纳;中国电影获得十几分钟的掌声,你们说这电影不感动人;韩国电影有四分钟的掌声,你们就觉得无敌天下了。所以你们怎么能想起来中国有什么好电影呢?


票房超过九亿的《老炮儿》下线也就不过半年而已,这帮喷子就忘了吗?



因为票房比不过,口碑甩不了,所以《老炮儿》直接被喷子们忽略了。


那听说《釜山行》的导演原来是个动画片导演,我就再给你们举一个动画片的例子好了:


那些想不起来中国有什么好电影的韩国粉,去年暑期档的《大圣归来》让你们给吃了吗?


票房9.56亿,30多万人评价,给出了8.2的分数,哪样被《釜山行》甩十年了?


华语电影是有很多烂片,但是你们不能为了捧一部韩国电影,就说所有华语电影都是垃圾。真有了好的华语电影,你们又不去看,说想不起来了,甚至找各种借口去贬低。



如果说前两种《釜山行》粉丝是不顾真相,那这第三种粉丝就是在歪曲事实。但是这么低级的说华语电影都是垃圾,总被打脸,于是,第四种粉丝出场了:


第四种,故作高深谈内涵。


入围戛纳、掌声礼遇、票房口碑都甩不了华语电影十年,怎么办啊?第四种粉丝登场,说《釜山行》最牛的地方是内涵,只看到丧尸是你们没看懂,我们《釜山行》粉丝看到的是人性。



把《釜山行》里出现的所有人物关系和事件罗列了一遍,就说《釜山行》是人性片,那在电影里表现人性也太容易了吧?



对此,上面这位网友就说出了真相:在《釜山行》里看出人性来,原因很可能是看过的电影就不多,看过的套路就更少,把好莱坞丧尸片、灾难片里不知道用过多少次的亲情与爱情、自私与牺牲这样的套路当作是电影中的人性。


但是他们不承认这是自己看电影少,反而拿这个他们以为的人性,来攻击中国电影。



这种硬要在《釜山行》里拔高出深刻的人性内涵的感觉,这种非要证明一部韩国电影甩中国电影十年的执着,甚至超过了他们对于《釜山行》的喜欢,进入了狂热状态。



为了证明这件事,他们可以不顾事实、歪曲真相,非要把中国电影说得一文不值,落后韩国电影10年20年,他们才开心。



国产电影确实有很多问题,但中国的电影创作者们是一直都能正视差距的:很多导演们都说过,我们落后好莱坞很多年;贾樟柯导演多次表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对自己的影响;张艺谋导演也谈起过自己在创作中对黑泽明的学习。


“黑泽明使我明白,当走向外面世界时,要保持中国人自己的性格和风格,这是他给亚洲电影人上的很重要的一课。”——张艺谋


看到差距,才能进步,这个道理中国的电影人们都懂。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把“被《釜山行》甩十年”的这个帽子扣给中国电影。


韩国这些年确实出品了一些很好的电影,我也时不时在节目里、微信里分享给大家过,包括这部《釜山行》,我也把它作为一个挺好看的类型片给大家推荐过。



很多朋友非常喜欢这部电影,这没有任何问题。有可能你因为这部电影从此喜欢上了更多的电影,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这是一件非常棒的事。



但是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上面说到的那四种极端的《釜山行》粉丝,极尽所能地抬高韩国电影,贬低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就像我们的孩子,是我们一次次的走进电影院,用手里的票帮助他成长。


成绩好的时候,我们鼓励他,夸奖他,不及格的时候我们也生气,也骂他,但是心里总是盼着他能更好。


这时候有一群人,抓住我们的孩子,边打边骂:“你就是个垃圾,烂泥扶不上墙,再过十年、二十年你也比不上隔壁的小韩。”


这种人,是打心眼里就没希望中国电影变好啊。如果这就像“茶和红酒”的例子一样,是一种文化自卑的话,那这种文化自卑的力量真的让人感到害怕。


今天,他们为了韩国电影,可以攻击中国电影,明天,把“电影”两个字去掉,他们又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



 喜欢【有部电影】, 喜欢这篇文章,

就转发到朋友圈,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