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唐诗故事】自重何曾真见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 点击上方 “ 一青诗社 ” 关注我们

唐 诗 故 事 




自重何曾真见弃

——人生的成就谁说就只有官位一途


  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时年已经40岁的诗人孟浩然来到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但他却落第了。不用说,他此时的心情极为郁闷。而他在湖北襄阳隐居时就曾努力读书写作,30年来,他真可谓拥有了满腹文章,而且他也得到诗人王维和宰相张九龄的大力赞扬,使得孟在长安也颇有诗名。但他在应试时却竟然失利,不难想像,他内心里自然也就更为懊丧了。

  早些时候,孟还记得在一次诗人聚会时,因他诗中有一联“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便深深赢得大家的一致赞赏,以为像这样清绝的作品一般人是难以写得出来的。对此,诗人自然也颇为自负。但命运就是喜欢跟他闹着玩儿,他在这次原以为胜券在握的考试中居然又未能如愿!

  他也曾想直接给皇帝上书,要求面试以求取功名,但生性清高的诗人一时又觉得难以启齿;所以,事情就在这样犹犹豫豫中给拖着了。然而,假如就这样两手空空儿地回返老家,那他心里无疑又是很不愿意的,毕竟这次出来的目的还远远未能达到嘛。于是,他遂在好友王维的住处写了一首题为《岁暮归南山》的诗,用以表明自己这种进退维谷的心境。



  刚写罢诗,王维就进来了,一眼瞥见孟这首新作写的是: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满窗虚。


  刚读一遍,王维便很是欣赏了,但他又不觉极为感叹。他不是不想帮好友的忙,但现在又如何才能帮得上一个真切的大忙呢?正在冥思苦想之际,忽然有小书僮急匆匆地过来向王大人报告:皇上就要降临了!王维一听,心里便不由慌张起来,该怎样把孟浩然推荐出去而又不违背圣旨呢?而此时的孟浩然则无疑更为紧张,他想要就此去叩见皇上,但只是现在,他的身份?……

  正在此时,玄宗的脚步声越发近了;眼看着玄宗就要推门进来,王维遂把孟浩然往他床底下一指并轻轻一推,自己则慌忙出来迎接皇上大驾光降。等待玄宗坐定,此时,王维却也不敢隐瞒这房间里还藏有诗人孟浩然;因为他知道皇帝万一知道后,这“欺君之罪”的结果会是什么。

  玄宗在获悉眼下即有知名诗人孟浩然在此,也很高兴地对王维说道:“此人的诗名朕早就知道了,现在他既然在这里,那就请出来见见何妨!”这样,当下便有诏命孟浩然出来叩见皇上。玄宗和蔼地询问孟浩然:“爱卿带来了诗作吗?”孟急忙奏道:“因来得匆忙,偶然间还没带呢。”玄宗便笑着说:“诗人嘛,能有不当场写作的么?卿如今当场给朕赋上一首何如?”这样,孟遂把刚才才写好的诗作以一种抑扬顿挫的语调朗吟起来: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

  正当听到“不才明主弃——”,还没等到孟浩然把全诗念完,玄宗就极不耐烦了,一挥手便蛮横地叫孟停下来,怃然道:“要知道,这只是卿不来求官而已!事实上,朕却并未抛弃卿呀,而卿却居然在诗中要来诬陷我了?!”说完,他遂让孟回归终南山去了。②

  在求官路上碰了一鼻子灰的诗人孟浩然,只得失意地离开了京城长安;但由于他那卓绝的诗才,历来就成为评论家们几乎是一致赞赏的对象,这恐怕正是玄宗所始料未及的。而人生的道路无疑有很多条,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即是其形象化的说法;而诗人孟浩然的最终成就也证明了他不做官,也依然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事功彪炳的人物之一。这当然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诗人并没有自暴自弃地对待人生呀!因为只要做到自重并去发愤图强了,这样,即便是拥有最高权力的人物也奈何不了你奋力前行的步伐!

  按:① 一般来说,此诗并不属于近体诗“五律”,尽管几乎所有的选本都把它作为“五律”入选,如著名的《唐诗三百首》即是如此。盖首句格律为“仄仄平仄平”,而且末尾平声字属于押韵者,尽管对句中“归”字为平声,但它似乎并非属于人们常见的“隔句拗救”格式。然而,这种诗格在孟浩然集里却颇多见,大诗人李太白诗集中亦颇不少,这似乎又可视为正常格律外的一种特殊“近体诗”了。② 此据《新唐书》,实本于《唐摭言》。至如《唐诗纪事》以为孟因张说之荐,而《增修诗话总龟》则又言李相推荐;盖一事而传闻异辞若此也。









 

人物介绍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虽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故后人把孟浩然与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1] 





往期关注

  • 柳三讲诗堂第四期填词班招生公告


华夏一青微刊感谢您的关注!

主任编辑:李润锋  姚继新

责任编辑:陆慕娴  司昌凤  李维娟  于 蓉  王 静

执行主编:郑素莹 

本期编辑:陆慕娴  郑素莹





  长按上面二维码2秒

再点击“识别二维码”就可以一键关注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阅读原文】哦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