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人才工程的“帽子”该怎么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


“长江湘江闽江,江江冠名;黄河辽河海河,河河有份;黄山天山阴山,群山并立;泰山嵩山华山,五岳齐飞;有百人、千人、万人,还有百千万人;有攀登、扬帆、飞天,计划层出不穷;有三秦、燕赵、楚天,尽显‘中国特色’。”


这段话,是今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全国、。


如何不让人才工程的“帽子”与“名利”齐飞,成为正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科技界委员关心的问题。


王向朝统计了一下,目前国家各部委人才计划已近20个,全国各级各类有一定影响的人才计划近百个。每一顶帽子,都与科技资源、职称、评奖、待遇紧密挂钩。


“由于事关前途命运、事关‘功名利禄’,要想在学术界有所建树,抢‘帽子’似乎成了不可不做的功课。”王向朝说,“‘帽子’过多过乱,已经背离了人才计划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初衷,负面效应日益凸显。”


“帽子满天飞”的现象不仅引起了王向朝的关注。去年,全国政协会议上,科技界30组的讨论就曾聚焦于此,当时首先提出这一话题的是、清华大学教授邢新会。


面对当下的人才计划乱象,邢新会不禁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感慨,与以往相比,现在“帽子”多了不少,有一些人才工程的初衷是好的,但随着“人才工程”的泛滥,年轻人都以戴上“帽子”作为追求,而不去真正热爱科学,投身于科研事业,更无法安心的去创新。


“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戴上了帽子,就好像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邢新会说。


在邢新会提出“帽子工程”乱象问题后的一年里,这一提案得到了等有关部委的关注,邢新会也发现了一些变化。“一些人才工程已经不再允许一人戴多个‘帽子’了。”邢新会说。


不过,在全国、,“帽子工程”问题的解决比说起来难得多。“到现在,我还没有看到什么大的转变。”一谈及这个话题,何力几乎停不下来。在他看来,人才计划乱象的背后,是科技评价体系的乱象。


“科研评价越改革,评价的量化计算公式就越复杂。”何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作为科研的指挥棒,人才评价不能再只关注论文数量、专利数量。


对此,王向朝也建议,有必要完善评选机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公众参与监督。评选标准的设定以实际能力和潜力为核心,避免盲目重海外轻本土、重学历轻能力、重论文轻实际贡献。完善跟踪评估和淘汰制度,评估不达标者予以“摘帽”。


与此同时,在国内,不少戴着“帽子”的科研人员在申请项目时成功率会高很多。“‘帽子’成了一个加分项。”何力感慨,在国外,“人才帽子”只是一种荣誉,与科研评价并不挂钩。


“解决人人追求‘帽子’的问题,首先要剥离‘人才工程’的利益因素,让‘帽子’回归为一种荣誉。”邢新会说。


王向朝建议,在顶层设计方面,应该对当前国家层面上的各种人才计划梳理整合,建立一个完整的人才计划体系,避免政出多门、定位重叠问题;限定同一申请人的人才项目申请数量,避免一人多冠,赢者通吃;针对高层次人才建立薪酬福利指导制度,一方面让高层次人才的收入与其贡献相匹配,另一方面设定薪酬上限,避免不正当竞争。


“地方政府梳理本地不同层次的人才计划,使之符合国家发展规划并适应地方特色;建立地方的科研经费统一申报平台,避免科研经费重复资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王向朝说。




  请按下方二维码3秒识别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