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古代女性发髻间的岁时节物之秋冬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天地轮转,时节更替,爱美又热爱生活的古人在天人合一观念浸染下,以拟物象形为设计和造物法则,将周围景色转化为精彩多样的服饰配饰与纹样,构建成一套生动自然、时节有序的应景服饰文化 ,并将其融入女性生活。

立秋 楸叶

饰有花叶的唐代木俑

立秋在农历七月初一前后。这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唐至明时期,妇女及儿童多在这天插楸叶于鬓发,以象征秋意。楸,落叶乔木,字从「秋」,故被视为秋天的象征,专用于立秋。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四七月条记每年立秋杭城内外「侵晨满街叫卖楸叶,妇人女子及儿童辈争买之,剪如花样,插于鬓边,以应时序」。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将簪楸叶习俗的起源指向了唐代,并说「妇女、儿童剪花戴之,取秋意也」。安徽合肥五代南唐墓出土的木俑头部,有镂空的银制花叶,很可能就是楸叶的原形。清代也有用翠玉做成楸叶耳环的式样,如翠玉楸叶金福字耳环和翠玉楸叶金虎头耳环,金色的福字和錾刻精致虎头与翠绿色叶子形状,搭配在一起充满生气。

明 金镶紫晶月兔簪

中秋 月兔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明代中秋节,宫中要赏秋海棠、玉簪花,穿戴「天仙」、「月宫」、「月兔」、「桂树」等纹样服装或首饰。

明 金环镶宝玉兔耳坠

其中,以玉兔纹样最为常见。月兔补子纹,如明万历刺绣玉兔龙纹圆补和明红缂丝如意云月兔纹方补。与之对应的首饰如北京定陵出土金镶紫晶月兔簪和金环镶宝玉兔耳坠各一对。

明 嵌宝石白玉万字双兔鎏金银簪

月兔纹样更多是做成发簪的形式,清代月兔题材的发簪更多,如清宫银镀金东升簪,簪柄以银镀金为针托,用米珠、珊瑚珠辑缀花卉;红宝石苹果,点翠枝叶;红宝石珠梅花,衬蓝宝石叶;点翠嵌宝西瓜,西瓜瓤为红宝石,再嵌深色宝石为瓜子;正中为一小巧白玉兔伏卧于花叶间,眼睛、耳朵嵌红宝石。

清 银镀金东升纹簪

重阳 茱萸、菊花

重阳节,又称「踏秋」,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正式成为民间节日,沿袭至今。中国古人极爱菊花,从宋朝起民间就有一年一度的菊花盛会。在传统文化中,菊花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为重阳节所簪之花。

明 菊花形金簪

在重阳节,人们还要穿有菊花纹补子的服装与首饰配合,如明代菊花纹样如万历红地洒线绣菊花龙纹方补。清代,由于慈禧太后的喜好,用菊花装饰便服也成为宫廷时尚。

清 累丝镶宝菊花金钗

冬至 阳生

冬至,又称为「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它起源较早,大约于春秋时期,古人就已测定出其准确时间。冬至之后,阳气开始生发。

明 金累丝嵌宝石绵羊引子图簪

据《酌中志》卷二十,明代宫中十一月「冬至节,宫眷内臣皆穿阳生补子蟒衣。室中多画绵羊引子画贴」。所谓「阳生」补子蟒衣,其纹样为童子骑绵羊,头戴狐帽(鞑帽),肩扛梅枝,梅枝上挂鸟笼,寓意「喜上眉梢」,亦称「太子绵羊图」。太子骑着一只大羊,引领一群小羊,象征皇室子嗣繁盛。明朝宫里的妃子也喜欢在门上贴「绵羊引子」。绵羊引子是明代比较常见的绘画、装饰题材。

明 金累丝嵌宝石绵羊引子图簪

绵羊引子图首饰实物,如北京海淀董四墓村明神宗妃嫔墓出土一对金累丝嵌宝石绵羊引子图簪(长十六点三厘米,宽七点六厘米,重一百零二点六克,首都博物馆藏)。金累丝花叶上面遍嵌蓝、红色的珠宝。中心有一骑羊人物,右手牵丝缰,左手握梅枝,上挂鸟笼,挑于肩头。人物身后有梅花,笼内为喜鹊。

明 金累丝嵌宝石绵羊引子图簪

节令时物体现了农耕生活对古人物质生活的影响,是顺应万物变更规律而创造的一套与自然景物呼应的「插戴法则」,反应了先民们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主动积极的参与意识。在女性配饰中的表现尤其生动,充满了浪漫情怀和想象力。


原文作者:贾玺增(中国服饰史学者 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原文来源:《紫禁城》2016年7月刊《古代女性头上的岁时节物》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紫禁城》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