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在洪洞,过了正月二十,年才算过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春节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四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所在的这一天叫元月。洪洞是尧舜的发祥地,自古洪洞人过春节就十分隆重,特别是在一些习俗活动上完整的传承了几千年。

    “三元”,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炮竹声震响天宇。这时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焚香祭天地诸神,所有在腊月准备的“年食子”都按部就班摆好,有的大户人家还在庭院垒“火塔”,用柴或煤、大块炭,亦称搭火塔,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祭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全家人放爆竹,放烟火,屋内灯火通明,院内火花灿烂,满天霞光四射。响彻宇环,是除夕最热闹的时刻,历代的诗人黑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

    说起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据旧习认为,敬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要想发大财者,炮竹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春联


    过年数春联最重要了,春联起源是桃符,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在除夕这一天张贴,春联为何说是起源于“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辟邪,后来画门像于桃木上,再简化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帖,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都要贴一幅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辟邪的意思,与“朱砂”同说,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寺庙道观均用黄纸,守制人家,第一年不贴,第二年用黄纸,三年满后方可恢复红纸。洪洞大户人家,商铺均用桃木做对板,作贴对联用,平民百姓家,将春联贴于门框上或门上。据西汉,刘安《淮南子》记载,“桃符”有一寸多宽、七八寸长,桃木做成,上书除祸降幅的吉利话,岁首钉于大门两侧,以驱鬼辟邪。

门神


    相传度塑山有一桃树,树下有鬼门,总管万鬼出入,门边有神荼、郁垒二神把守,恶鬼若为非作歹,二神即用苇索捆之喂虎,后人遂将神荼、郁垒像画在桃木板或纸上,置于门旁,因此又叫门神。这是最早的门神,据传唐代秦琼、尉迟恭变为门神至今。

    守岁:

    守岁亦称“熬年”,除夕习俗初为驱除百鬼,以求过年平安,后此俗不再与驱鬼相联系。成为例行规矩,每至除夕,围炉团坐,酌酒唱歌,彻夜不眠,相传始于南北朝。

    南朝梁徐君倩《共内人夜坐守岁》诗:“欢多情未极,赏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勿疑鬓叉重,为待晓光摧。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午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洪洞一带大多是年夜饭后行“辞岁”礼,由晚辈依次向长辈行礼,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现时大多放在初一吃早饭前,晚辈向长辈拜年行礼后才给。

    拜年:

    春节习俗里的一项重要活动,俗称拜年,是汉族过年中重要礼俗之风,追朔拜年,在汉时已形成,唐宋后十分盛行。

    洪洞人拜年形式:

    拜年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含义,是位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到同辈亲友也要施行道贺。

初一


    将煮好的饺子盛到小碗里,每碗五个,放上筷子,依次天地、土地、灶君、财神、佛像、祖宗“神子”牌位影像,“神子”祖宗每碗4个饺子,其他5个,菩萨吃素,天地香5根,祖宗“神子”2根,财神等3根,由一家尊者,户主,男女主妇,可从事百年仪式,天地叩首5,祖宗“神子”4,现在人们对故去的祖宗已敬为神,也可拜3,财神等3,叩首有:神3、鬼4、人2个之说,完后燃放鞭炮。

    天地桌供品:整鸡、整鱼、分肉、十五颗红果、十五颗核桃、年糕六层、上香,火焰,同挂:面鱼、面鸡等十五个小油饼(圪蚂)栗子捞饭及柿饼、苹果。守崇:古时候有一种身黑手白的小妖,名字叫"祟",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来害人,它用手在熟睡的孩子头上摸三下,孩子吓得哭起来,然后就发烧,讲呓语而从此得病,几天后热退病去,但聪明机灵的孩子却变成了痴呆疯癫的傻子了。人们怕祟来害孩子,就点亮灯火团坐不睡,称为"守祟"。 现在人们家家户户门前挂灯笼,年三十灯火明亮,彻夜不熄。

    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人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 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拜年主要是晚辈向长辈,行叩首礼2个,口称长者,长者答应后,才行叩拜礼,长辈给红包,亦称压岁钱。

    串门,向四邻右舍、同事、朋友礼节性的拜年,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过年好”在屋内坐一会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不出门,家有亲人故去者,多有初一至初五不出门,进行拜年活动,忌给他人带来晦气或不吉利之说。

    聚财,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财,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动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洪洞人还有忌刀器,在年三十将初一一天三食用料备好,初一每顿饭必剩饭,以年年有余之说。

    逛庙会,洪洞城内大小庙观二十余处,每年春节最热闹处数:城隍庙、老爷庙、火神庙、千佛寺、吕祖祠、二郎庙、文庙等,庙内张灯结彩,香火缭绕。庙前花市、小摊、地方小吃。吸引儿童的有用纸做的彩色风车、风筝、泥塑的老虎、兔子等,泥烧制的鸡、鸭,姑娘喜爱的玩耍“缠蜜”,男青年,有玻璃烧制的“琉璃嘣嘣”可用吹,亦可用手吹响,吹糖人。洪洞苏堡民间艺人郭璞玉,是“吹糖人”的传人,还有用手摔打的鞭炮,亦称“摔炮”。

    

初二:跑亲


    正月初二,赶“神子”,“跑亲戚”,首先是“姥爷、姥姥”家,姑姑、舅舅、姨姨家。祖宗影像牌位,规定于初三,早饭后祭过后收起,。

    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这天中午要吃饺子“圪垯饺子”,俗称“元宝”,吃财进宝之说,财神供品,财娃娃、财马、财蓝…

    正月初二,财神传说:据说,财神爷是有钱人家供奉的,没钱的人供奉是不会显灵的。民间流传有“财神菩萨休妻”的故事:从前,财神庙财神身边总有一位端庄美丽的财神娘娘陪伴。后来这位善良的女菩萨突然不知去向,原来她被财神爷给休掉了。财神爷为什么要休妻呢?这要从一个乞丐说起。有个讨饭化子穷得无路可走,讨饭路过一座古庙。进庙后,他什么菩萨都不拜,单摸到财神爷像前,倒头便拜,口里祷求财神爷赐财。赵公元帅见是一个叫化子,心里想连香烛都舍不得点,还来求财?天下有那么多穷叫化子,我能接济得过来吗?可乞丐心中想的正相反,他认为财神总会救济穷人的,富人不悉吃穿,求财何用?便不住地拜。这时,财神娘娘动了恻隐之心,想推醒打瞌睡的财神夫君,劝他发发善心给这叫化子一点施舍。可财神爷不理睬,打了两个哈欠又闭上了眼睛。虽然是财神娘娘,可财权在夫君手上,夫君不点头,怎么好将钱赐给叫化子呢?娘娘无奈只得取下自己的耳环,扔给了叫化子。乞丐突然感到神龛上掷下一物,一见是一副金耳环,知道是财神所赐,急忙磕头,连呼“叩谢财神菩萨”。财神爷睁眼一看,发觉娘娘竟将自己当年送她的定情物送给了穷叫化子,气得大发雷霆,将财神娘娘赶下了佛龛。自此以后,数百年来就再也没有一个穷人是拜了财神而发财的。

    套亲亦称“请唤”。有女初婚的第一年,女方的所有亲戚派一名代表,属小辈或者同辈,去到男方一是认门认亲,二是与新婚之人约定跑亲日子,携带油饼(油耳子)16个,男方需准备酒席待客,未见过的小辈,男方可备红包,亦称“锁”,男方留油饼(三个或六个不等),取吉利,认亲礼。

    

初三:三锅三(过)


    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百年,女儿回娘家必备油饼“油耳子”或饼干、元宵等食品。姑娘回到家中,若女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掏腰包,发红包,压岁钱,出嫁的女儿们必须赶在中饭前回门,回门后须向父母大人行叩头礼、拜年,父母大人这天一天早要准备女儿回门饭食,四个菜“火锅”、千层饼、饺子必不可少,所以洪洞人亦称女儿、女婿初三回门吃三“锅”三。

    正月初三称为“小年朝”,也称为“赤狗日”。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到他的人一定会不吉利,故初三为“凶日”,不宜外出。据说在初三跟谁拜年,就会跟谁吵架,因而不拜年;另外“赤”字有“赤贫”的意思,所以民间也不在这天宴客,会冲犯“赤狗”,带来贫穷。民间亦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是为了不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小年朝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人们往往在初二这天就将燃放爆竹、纸屑、垃圾、打扫干净。

    洪洞也有一说: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谷子生日: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位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收神子:一大早再拜一回“神子”与天地、财神、土地、灶神完后,可将供品收回,“神子”卷起,牌位盖起来,才能吃饭,有一说:嫁出去的女儿不见“神子”。

  初四  


    初四占羊,“三羊(阳)开泰”吉祥日,也是串亲高潮,大多是串姑姑、舅舅等,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烩菜饺子,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串亲多是晚辈到年纪高的亲戚家,必带一年糕,带油饼“油耳子”,或买甜食糕点,洪洞人多采用元宵,意为甜蜜日子,甜年蜜日之说。

    “迎灶神 送火神”全家一起吃烩菜。这一天灶王爷要点查户口,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守在家里,准备丰富的果品,焚香点烛,并施放鞭炮,以示恭迎。

    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六畜,后造的人。

    

  初五:破五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可破。按照旧习惯要吃“饺子”五日,洪洞人称“煮角”,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妇女们也不再忌门,连家中有亲人故去也可从这天开始出门了,互相走访拜年道贺,一说破五这一天不管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破五祭神:这一天洪洞人首先要对供奉的天地、土地、灶王、财神、佛像进行祭祀礼仪,贡品,主要是“煮角”饺子,菩萨可不敬祭拜后在门前放鞭炮,接财神。名曰“抢路头”。所谓“路头”即五祀中之行神。五祀即:祭门神、户神、行神、灶神、土神,民间传说接五路财神,即东西南北中五路。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要在这一天吃饺子,燃放鞭炮,搞多种多样的庆祝活动,就是寓意迎接财神的到来。

    破五又一说:有好多地方,在除夕夜把祖宗请回来过年的,在堂屋的正中,高挂祖宗牌位“神子”,烧香上供,意为请祖宗过年,吃好的,不忘祖宗的意思。到了初五,就要送祖宗“回去”了,过年过完了,所有这一天要烧香,烧纸钱,恭送祖宗。洪洞人是正月初三就把祖宗送“回去”了,亦称送“神子”。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在我国由来已久,最初称为“汤圆”,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洪洞“元宵”远近有名,糯米压成面包成圆形,特别是万安、赵城、城内元宵各具特色,但大多以桂花元宵为名,馅料丰富多样,如红糖、白糖、玫瑰、青丝、红丝、核桃仁、花生仁、桂花等,可汤煮,可油炸,象征日子甜甜蜜蜜,团团圆圆。

   、九就开始买上“元宵”走串访友了,特别是订婚青年,带上“元宵”,作为礼品第一次上门走动。

    正月十五“闹元宵”,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节热烈喧闹。由“社”村、乡、会、庙组成的民间社火于这一天齐集县城,县城各商会、庙观、人家扎灯高挂,民间社火进城后,将由社首组织进行游街或巡城,热闹队伍行至商行,柜店门前,都被拦下进行表演,商家可给社火队伍红包或烟等赠品,以示酬谢。

    洪洞民间社火大致上有西门会的台阁、闹阁、高跷、拐子、跑旱船、威风锣鼓、花鼓、石止马牧的龙、狮、小河拆楼、南街龙、北街(甩)跷杆、东街狮子、胡坦的老虎、坦上的秧歌、羊獬的威风、万安的金鼓子、广胜寺的竹马等,各表演队伍进行中有洪洞独特的三眼枪“铳”前面开路。

    元宵节期间是男女青年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洪洞元宵节延至到正月二十。

    

  正月二十:放烟火  


    这是续元宵节的高潮,这一天家家户户都点灯,携亲伴友出门观灯、逛花市、放烟火、看社戏,欢度正月二十。

    洪洞正月二十放火,以城内火神庙为主,城南涧河为幅,火神庙放小火,涧河滩放大火,到正月二十夜,由商会会首在火神庙进行祭拜火神仪式,行叩拜礼,献供品,在献厅做席,届时聘请县城有名厨师,洪洞人称“刀把式”,来做席。这时最热闹的时刻称其为吃一看一,商会由会首、副会首八人坐席,分摆两台,那一台不坐人,是供火神享用的,传菜者需要高声报菜名。围观者众多,同时燃放烟火,其它庙观如:银匠巷“影灯台子”、老爷庙甲子巷“台子”、吕祖祠、小关庙、文庙等社戏,小台子演皮影,  亦称“影灯台子”,大戏台唱大戏,庙观均设道场,热闹非凡,游玩之一,四顾不暇,观至深夜还未游到,常常走马观花,观赏罢了。

    洪洞正月二十吃卷卷,“吃春卷”用面粉化糊,在铁鏊上饽饼,将圆饼一分为二装馅卷起,馅大多是:猪肉、萝卜、海带、粉条、豆芽、莲菜、花菜等,到晚上除供放天地、土地、灶神、财神、菩萨外还有水缸、窗台、灶台、门角、锅等摆放,点燃小红蜡烛一根。

    特别有意思的是偷段家的卷卷,意为断灾,段姓人家居少,所以往往做的卷卷自己没有吃的,被它姓人偷去,只好早早关门,防备外姓人来偷,其实另一说段姓来意,它姓人偷去,也谓自己去灾免祸之寓意。

    过了正月二十方才将设在院内的天地供桌收起,年才能说过完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