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网络大电影想要甩掉“烂”帽子?细节还是细节!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网络大电影头条


网络大电影虽然在精品化的路上浩浩荡荡地走着,很多人依然觉得网大不够“精品”,连续看了七八部网大之后,终于发现了几点可以称之为共性的小瑕疵,这些细节,就是拉低网大整体逼格的罪魁祸首。


语言


看电影,除了画面就是声音,配音、背景音乐这些稍微高层次的东西就不说了,今天先来聊“说话”这个问题。“说话”几乎是人人必备的技能,但是很多网大偏偏“栽”到了说话上。两个很普遍的问题:


不会讲普通话


不是说歧视不会讲普通话的人,很多戏剧中也会加些方言元素以增加喜剧效果,但是不会讲普通话跟方言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比如这部影片中妈妈跟女儿的一段对话。女儿决定毕业之后留在家乡,遭到妈妈强烈反对。台词是没问题,但是说话的语调跟生气讲话停顿的重音,一听就觉得这是在镜头前“做”出来的,而不是演出来的。特别是第二句“就是不可以去斗牛”,很明显演员在咬一个“牛”字时,音调上扬了一下。就这一个小细节,就使整句话听起来很别扭,专业下降了一个八度。


其实仔细听可以发现扮演妈妈的演员普通话并不是很好,可能一些人会说:这只是演一个乡村妇女,普通话能说好才不正常。其实不然,《乡村爱情》也是农村题材的影视作品,它的“乡土气息”是如何体现的呢?





第一句的“使唤”与第二句的“咋”一看就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没有人会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在“城里”。另外就是演员们讲话的调调,带着东北特有的抑扬顿挫。


口齿不清


会讲普通话还不够,还要能“讲清楚”。网大作品中常出现的并且很严重的问题是很多演员吐字不清。



“我恋爱经验fen富”



“按照你现在的lniang龄”



“洛ziong,你要的资料我zun备好了”


哪怕是阿玛尼的大衣,上面如果布满小线头也会显得特别没质感吧?所以讲话的细节不影响故事的发展,但是会使作品显得非常不zuan业.


对白


日常生活中,人在不同的情境下讲话的语气、语调与内容都是不一样的,电影既然把生活搬到了荧幕上,那剧中人物所讲的话也应该符合日常生活的逻辑才对,很多网大给人的感觉是这个编剧一看就“没生活”。




比如这部电影,开始是三个姑娘在屋子里商量一会怎么吃饭,突然闯进来一个人给了其中一个姑娘一耳光,然后出现了以下对话:


A(被打的姑娘),B(打人的姑娘)

A:你有病吧

B:我是有病,天睿也有病

A:你以为我想这样,能走到今天这是最好的结局

B:结局?你还好意思说结局?天睿那样对你你是怎么对他的?

A:你了解天睿吗?你知道他的梦想是什么吗?她的梦想就是上多伦多音乐学院,我要是答应他,他就会留下来,我不想成为他梦想的绊脚石

B:你说的好听,谁知道你到底有什么目的

A:我不想跟你解释这么多,我知道你也喜欢天睿,我更不想破坏我们之间的友谊,现在的结局至少也不算太坏了吧

B:你错了,我们几个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这段话表达的意思从B的角度来讲逻辑就是:因为我喜欢的男人喜欢你但是你不跟他在一起,你说你是为他好但是谁知道你有什么目的,所以我们的友谊也game over了


大家仔细想一下,日常生活中,正常情况下,我们跟室友(根据后来的情节,四个姑娘是大学室友)的相处模式会是这样的吗?有谁回去干涉室友的感情生活?跟朋友爱上同一个男生见面不但不会尴尬还逼朋友必须跟男生在一起?这逻辑真是没sei了。


她们友谊的决裂可能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必要因素,但是这样强行绝交编剧真的不会觉得尴尬吗?而且看了整部影片之后,并不觉得她们闹矛盾对故事发展有影响。


这是创意?


根据百度百科:创意指对现实存在事物的理解以及认知,所衍生出的一种新的抽象思维和行为潜能,是通过创新思维意识,从而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


网大的一大优势是比较“自由”,可以脑洞大开,再加上制作周期短,可以赶个时髦。但是,很多人显然误会了创意的意思。


宅男、充气娃娃这些词火了之后,很多含相关元素的网大也应运而生:


下面这部电影的名字我觉得可以改为:一位大四学生处心积虑的之路。姑且把主角称之为A吧。


先是把胶水当自慰的润滑剂,正不能自已的时候收到了一个包裹,打开发现天上掉下来个充气娃娃,于是就...粘住了...




一夜间风靡全校,为了挽回尊严于是三室友歃血为盟誓要,于是大家兑钱找了个小姐,结果...遇上扫黄...




然后狗屎运勾搭上女神,求室友帮女神修电脑结果猪队友在人家电脑上装了恶意软件,全校看了一场女神脱衣直播,于是A被处分,同学们为了感谢A的牺牲,兑钱给他办了生日宴:




生日趴上,全寝室都走了狗屎运,每个人都遇上了找上门求啪啪啪的女生,结果因为各种原因都没啪成,被拒绝的女生伤心欲绝,然后惊闻用黄瓜也一样。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于是有个旁听的姑娘回家就开始了...可能她爹买的黄瓜太新鲜,黄瓜断了...想办法拿出来之后打算偷偷放回原位,结果遇到了前来治的“熟人(A的室友)”,于是逼良为娼,俩人成为男女朋友。(都要,这姑娘...我该说些什么好呢)




回到男主,当男主知道女神很在意男生“活儿”好不好之后,去找了之前没啪成的小姐当老师,学技巧,俩人逐渐有了感情...之后寝室发生了点小摩擦,很快又和好了,然后在毕业聚会上,每个人都又遇上了A生日趴上没啪成的姑娘,欢欢喜喜的去啪了...Over


男主在寝室当着室友的面就开撸,男生寝室“室风”这么开放么?女生寝室一言不合就?感觉自己四年大学白上了...虽说网大是玩创意的没错,但是这样的创意实在不敢苟同。推荐给朋友看,朋友看完表示,这都啥啥啥啊...


逻辑!逻辑!!!


在电影中,人物情绪的改变与波动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在网大中的应用也比较常见,但是很多团队对于这个应用把握并不是很好。


比如某部片子中的某个片段,前面二十分钟一直乐乐呵呵和和美美的,然后切入兄弟俩聊天的画面,A(灰色上衣)跟B(白色上衣)讲自己在酒吧的烂桃花,郁闷之下回来找“女朋友”解决,结果女盆友漏气了,于是让B帮着修(娃娃是A从B那买的)




B在等A下楼拿胶水的时候,房间突然停电了,大概是错觉,B看到充气娃娃朝他眨眼微笑,吓得赶紧跑出房门。




A回来发现B没帮他修,于是大嚎一声:




镜头再一转,就变成大家一起吃火锅的画面:




大家看A情绪低落,于是说要送他新的充气娃娃,结果就开始了相互伤害:




吵架的结果就是各自回去睡了,于是,到整部电影结束都没有再提过这茬...


很多人说,网络大电影像是拼凑起来的段子,症结就在这,无缘无故地情绪起伏,这跟强制高潮有什么区别?!今年看的电影中,头条君认为这方面做的最好的当数《疯狂动物城》,每个画面都包含信息量,少了任一个镜头电影都会变得不完整,逻辑性非常强,相比之下,没缘由地开始、没缘由的结束的情节更像是凑时间的工具,而非电影的一部分。


结论


人们看完电影之后的主观感受一般有三:1.这电影真烂,演的什么啊。2.感觉还可以,没什么很出彩的亮点但是也没什么让人觉得不舒服。3.卧槽,真棒!原来之前的某个细节是为了XXX啊。


但是现实是很多网大让人看完觉得“不舒服”,台词别扭、情节勉强、语言不清,这些小细节分分钟让人出戏,忍不住想要吐槽。网络大电影想要甩掉“烂”的帽子,无需苛求完美,只需让观众觉得“舒服”就好。



蛋挞网大数据

全网最佳的网络大电影数据平台


转载&合作请联系邮箱:wonder@dantatv.com 或个人微信号:dantashuju

欢迎来搞!欢迎勾搭!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