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郑板桥爱吃狗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前些日,经文昌阁、迎宾馆……径直赶往宋夹城体育公园。过长春桥,见右首河边不少钓鱼人,便去看看收获

未曾想这里竟有广场。入口处,见了这介绍,一时没有了去意。



西面竖立的这一大排刻本上的,便是让年方二八的饶五娘痴迷的“道情十首”(详文附后)



1

才子佳人故事多,不足为奇。

这里便有一关于板桥先生的吃狗肉的故事。

话说郑板桥在扬州卖画(应为做官退休后,为官前名尚不显达),只要有人送他一碗狗肉,他就会回赠一幅小画;但达官贵人、富商豪贾,如想以千金买他的画,还要看他脸色,倘若不高兴,虽千金亦不屑一顾。

有一大盐商,向郑板桥求画被拒,后得知他嗜吃狗肉,乃设一圈套,骗走郑板桥的画,事后却被郑板桥识破,他一气之下,告进官府,此事轰动扬州城,成为茶余饭后笑谈。


2

这样的版本尚有许多,但是故事的核心都是板桥先生嗜好狗肉。

只是这故事,让人有些生疑。因为,无论依太白鸭、东坡肉等前例,还是后来的大千鸡等后话,想来以板桥先生之大名,留个板桥狗肉这类的美食,应不是难事。

然而,在扬州甚至其家乡兴化,似乎都没有这道所谓的“板桥狗肉”名吃。

兴化“板桥宴菜单”如下:

  围 碟: 板桥炝虾 口福醉螺 糊涂烂豆 昭阳咸蛋 糖醋小鱼 蒜香蒲干

  调 味:三腊菜 花生米 豆腐乳 嫩生姜

热 菜:菊花茶泡炒米 全家福 炖鸡豚 鲜笋烩鳜鱼 五香狗肉 烧藕坨子 芽笋扣鹅 麻虾炖蛋 板桥豆腐 茄儿夹子


板桥宴之兰竹石图

看官可能注意到了,这里有狗肉这道大菜,名却是“五香”字样,没有“板桥豆腐”来得直接。也许是含而不露,让美食家们猜猜猜!

想来,可能是实在找不到出处。再就是,这两旅游名城更不想搞此噱头。

君不见,有的地方为大名人的出生地争来吵去,甚至把传说中的神仙也拉来当托儿

3-1

据考证,板桥嗜好狗肉的故事,最早现于清末民初。然而,此说不见诸清史稿,板桥自叙亦无所载。

板桥先生所在年代,至少是不好公然吃狗肉的。因为,相传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小时逃亡时被黄狗所救,且至黄狗累死……

后来,,满族人不杀狗、不吃狗肉、不戴狗皮帽子、不铺狗皮褥子。

板桥读书为官多年,不可能不知道皇帝老儿的禁忌,怎敢因吃狗肉的事告进官府?

清末民初的好事之人,想让板桥先生早有“反清复明”的大志?如此戏说,让故事也太水了!
3-2

郑板桥最爱徐青藤诗,尝刻私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又曰:“尚有一灯传郑燮,甘心走狗列门墙。”爱狗的人不会吃狗肉,吃狗肉的人必然不会以狗自喻。

再者,郑板桥当年名气远没有我们现在想像的那么大。他晚年盛名之下,一幅字画也最多不过几两银子,怎么可能有富商百金千金求画?

板桥先生虽然当了十余年县官,不贪不沾,且有上不得台面、花钱不少的喜好,生活拮据,晚年重操旧业卖画为生,且能不理买家?

编那故事的人,可能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情结吧。

3-3

郑板桥是中国画家明码标价卖画的第一人。他制定的《板桥润格》明文道:“大幅6两,中幅4两,小幅2两,条幅对联1两,扇子斗方5钱。凡送礼物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之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既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体倦,亦不能陪诸君作无益语言也。”还在最后附了一首诗:“画竹多于买竹钱,纸高六尺价三千。任渠话旧论交接,只当秋风过耳边。”

何来“千金亦不屑一顾”?

清朝六品(局级)官员年俸仅45两白银。

板桥自叙

4-1

后世齐白石,也为生活计,在客厅里贴满了价码表:“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册页折扇每件6元”;“题上款者加10元”;“花卉加虫鸟,每只加10元,藤萝加蜜蜂,每只加20元”;“另,工笔贝叶草虫,每只照原笔单加三倍,大洋红之画另加价”;“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广以汉尺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

齐白石卖画卖印,不讲情面,不论是谁,都得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不能赊账,不能还价,不能以物代钱。墙上告白云:“送礼物不画,请客不画,为外国人翻译者无报酬”;“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减价者,亏人利己,余不乐见。”

白石的规矩

4-2

为将自己的得意之作卖个好价,齐白石屡屡和夫人对来客演出“双簧”。齐白石每当听到有来客敲门,就走到门口,从一小洞中往外看来客。并问:“外边贵客是哪位?”客答:“请问齐白石老先生在家吗?”老人看个清楚,也许是不喜欢这位来客,就说:“齐先生不在家哩!”客再问:“我是专程来访齐老先生的,想买几幅他老人家的大作。”一听是来买画的,老人就改口说:“那我就是齐先生,请贵客进来吧。”于是齐白石就从腰间取下大门钥匙开门,延客入座。不过他家墙壁上挂的不是作品,而且贴满了标语。诸如“润笔先惠,点景加倍”、“主人无暇闲谈,贵客自重”之类。来客坐定,再恭维数语后,就说:“齐老先生的草虫,最出名,可否割爱一册。”齐答:“年纪大了,眼光不好,工笔草虫不画了。真是对不起,没有了。”来客再请。齐见其有诚意,半天才说:“是有一部,不过是太太藏起的,不知她肯不肯出卖。”来客求之尤急。齐就拉直了嗓门:“太太,有位贵客要看看你那部草虫册页哩。”齐夫人在房内回说:“嗳,这部册页不卖的!”齐又大声说:“贵客看得中意,能出大价哩。”于是就在一问一答之中,这本册页高价成交了,来客兴辞而去。

5

凭手艺挣钱无可非议,卖画卖印为生活从不耻于要钱,才是人性的真实。

板桥先生嗜好狗肉的故事,亦如唐伯虎三笑点秋香等美丽故事那般,是后世人爱他怜他吧!? 



附: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可谓人人皆知,文学作品较之其书画也毫不逊色,文学成就涉及诗、词、道情、文章等方面,尤以《道情》十首最为闻达。

板桥道情原文(刻本)

开场白:

枫叶芦花并客舟,烟波江上使人愁;劝君更尽一杯酒,昨日少年今白头。

自家板桥道人是也。我先世元和公公,流落人间,教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是唤醒痴聋,销除烦恼。每到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这也是风流事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道情词:

1.老渔翁,一钓竿,靠山崖,傍水湾,扁舟来往无牵绊。沙鸥点点轻波远,荻港萧萧白昼寒,高歌一曲斜阳晚。一霎时波摇金影,蓦抬头月上东山。

2.老樵夫,自砍柴,捆青松,夹绿槐,茫茫野草秋山外。丰碑是处成荒冢,华表千寻卧碧苔。坟前石马磨刀坏。倒不如闲钱沽酒,醉醺醺山径归来。

3.老头陀,古庙中,自烧香,自打钟,兔葵燕麦闲斋供。山门破落无关锁,斜日苍黄有乱松。秋星闪烁颓垣缝。黑漆漆蒲团打坐,夜烧茶炉火通红。

4.水田衣,老道人,背葫芦,戴袱巾,棕鞋布袜相厮称。修琴卖药般般会,捉鬼拿妖件件能,白云红叶归山径。闻说道悬岩结屋,却教人何处相寻?

5.老书生,白屋中,说黄虞,道古风,许多后辈高科中。门前仆从雄如虎,陌上旌旗去似龙,一朝势落成春梦。倒不如蓬门僻巷,教几个小小蒙童。

6.尽风流,小乞儿,数莲花,唱竹枝,千门打鼓沿街市。桥边日出犹酣睡,山外斜阳已早归,残杯冷炙饶滋味。醉倒在回廊古庙,一凭他风打雨吹。

7.掩柴扉,怕出头,剪西风,菊径秋,看看又是重阳后。几行衰草迷山郭,一片残阳下酒楼,栖鸦点上萧萧柳。措几句盲辞瞎话,交还他铁板歌喉。

8.邈唐虞,远夏殷。卷宗周,入暴秦,争雄七国相兼并。文章两汉空陈迹,金粉南朝总废尘,李唐赵宋慌忙尽。最可叹龙盘虎踞,尽销磨《燕子》、《春灯》。

9.吊龙逢,哭比干。羡庄周,拜老聃,未央宫里王孙惨。南来薏苡徒兴谤,七尺珊瑚只自残。孔明枉作那英雄汉,早知道茅庐高卧,省多少六出祁山。

10.拨琵琶,续续弹,唤庸愚,警懦顽,四条弦上多哀怨。黄沙白草无人迹,古戍寒云乱鸟还,虞罗惯打孤飞雁。收拾起渔樵事业,任从他风雪关山。

尾白:

风流家世元和老,旧曲翻新调;扯碎状元袍,脱却乌纱帽,俺唱这道情儿归山去了。

跋语:

是曲作于雍正七年,屡抹屡更。至乾隆八年,乃付诸梓。刻者司徒文膏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