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向佛之路(下) - 醉石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字 / 醉石

绘画 / 醉石




原来寺院早晨是上早课的。自古至今从未缺失过,哪怕只有一个人也不停止。但这个寺院参加早课的僧人不仅多,而且年青俊俏高个的僧人又占了一多半。我望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及面部表情是那么安祥稳健。早课后这些僧人又鱼贯而出,迅速走向各自的院落,顿时又恢复了原有的安静。


我还有我的两个朋友以及装束跟我差不多的有十来个人,都是今天要皈依的。我问朋友,你们是怎么想的也要皈依?他俩只是笑也不回答。这样也好,万一出事别怨我。还有一些现来的填了表。我们也都有了法号。我叫仁良,我两个朋友一个叫仁清一个叫仁海。其他人也是仁xx的。全都是仁字辈。老法师嘱咐:有五戒能持几个答应几个,不能持的别答应。现在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劝人学佛可以,劝人持戒不可以。劝人学佛可以,劝人吃素不可以。总之,学佛吃素持戒是个人之举,不可强加于人。例如我想皈依,马上就答应,不附加任何条件,也不问何种理由。佛门大开,谁都可以进来,不问青红皂白。在学佛的路上,,没有别人。也与任何人不相干。没有可比性。


等仪式完了后,我们又尾随师父回到僧舍,为感激师父,每个人都拿出各自的礼物奉上,又一一磕头谢师。师父很高兴让人把水果洗了,每人一个大苹果,像一家人一样围在师父身边有说有笑地吃着。这种久违了的热情和激动在一个古老而又庄严的寺庙里散发着迷人的芳香。鸟累了要找一颗树,狗累了要找一个窝,人累了要有一个家。思想累了也要找一个灵魂之所来寄托。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至于佛,他不需要你来信,你信不信他就在那里。佛低首而微笑不言也无语……



师父又跟大家聊了一会说:“你们可以回了,这有一些佛书你们自己拿吧,一会我去开会,明天这里有外宾参观对外不开放。请转告一下好吗?”我们正事已办也该回了,大家又一一向师父合十告别。


从师父僧房出来在外院的西南角有三间相通的大房子,上题流通处。我们三个又在此逗留了一会分别买了,对了不是买是请,我请了两张石碑拓片一张文字,一张达摩像。然后便兴高彩烈地出了庙门。说起来人的一生不过是出了这门进了那门。而印象深刻的不多。大体上说:刚上一年级进了校门,又进中学门或高中、大学们。后来我参军入部队门。,这不又进了佛门。最终大家会同进一个门,算是一生终了。命运之神不允许你私自作主,我至今也没搞明白我为什么要进佛门。而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总是遇到这方面的佛友。总是在现实世界中碰到不如意的事。例如也想有钱,但不管如何挣扎总是赚不到,只刚刚够吃喝而已。佛总是在我走投无路的情况下给我安慰。我在半睡半醒之间。似乎一会儿明白一会儿糊涂。


在回家的车上,我们决定此事要保密回去不准对外说。两个团支部书记,一个厂科室干部。假如让组织知道了,那还了得!干部当不了是小事,问你要把青年带到哪去,这事可就大了。当时团组织挺厉害的,谁早恋开会批评,谁偷听邓丽君开会批判等等。现在回想起来,那时我们偷偷地信,也没人给钱,净是出钱做功德的事。但精神愉快,看谁都可怜,总想找机会跟人拉一拉信佛有多好……





自打皈依之后,我每隔个把月便看师父一次,每次都带一堆问题求教。而我们三个师兄弟,每星期集会一次,各自谈体会。时不时地也要争论一番。现在回想当初的那份热情在看现在不温不火的样子,应该说是进步了呢,还是退失了道心?一个过来人讲:一年学佛佛在心中,两年学佛佛在大殿,三年学佛佛在天边。一点也不假。过去口不离佛,跑寺院、见师父、盘脚打坐、听带子、放生、助念,天天忙的不亦乐乎。可现在不想逢人就说佛,也不跑寺院了,也不放生了。特别不愿意多见人。说佛在天边我便是。

 

每次进京总要想办法带点东西。我尽量不按常规带那些如罐头水果糕点之类的,尽量自己做才好,蒸发面馍馍、发面饼,自制油茶面。每每见到师父特别爱吃的样子我心里特别高兴。时间一长都特别熟悉了,处得像一家人,往往中午一块吃,或晚上吃挂单不回。每每和寺院师父一道上殿拜佛,作早晚课。甚至进禅堂与师父一道打坐。说起打坐我的腿真硬盘不了双盘,只能单盘,还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又麻又痛。心哪还能静呢,纯粹滥竽充数。表面上挺像回事,其实咬牙念痛。都说空,空什么,一样也空不了!现如今还是如此,没多大出息了。

 

在寺院里待久了,知道的事也多了些。例如没事时与师父聊天,谈他是如何出家,,还一样剃光头只不过多戴了一顶帽子,后来又如何返回寺庙。都跟我们一一道来。

 

我曾问师父:“您怎么天天不断人呢?”师父回答我,“这是我早年发的愿,要度十万众。”寺里其它师父也说,你师父一开会就睡着了,有空就打盹,太累了。可不是吗,从各地来见师父的人真不少,想皈依的也多。拿我来说吧,共介绍少说也有十多个人。因为师父脾气太好了,从来都是面带微笑不急也不躁,也不管你说什么,总是点头不语。看来脾气好也是一种修为,能接众。而旁边另一间屋子里,听说也是一位高僧,门庭冷落少有人拜访。问之是此师父不苟言笑,问啥不理。大多数人哪是真正求道,全都是为了结佛缘,一切好好是是。当然好长间没能得法得道,其原因是以俗人之情靠佛救护。想起这些我十分惭愧,当时没能亲近那位冷面和尚。人情面子害死人呀……




当时天津和北京的两个寺院感觉完全不一样。天津这边香火旺盛,而北京那边香火稀。所以天津寺庙热闹,北京寺庙安静。天津这边收门票要内部请香,而北京不收门票不用请香。故我舍近求远,常常去北京。又能长时间亲近师父,又可住上几天,吃住不用花钱,感觉很舒服方便。又可以四下走走接触更多同修也好上前求教。


当时北京居士林活动挺多,常请法师讲课,又能听到黄念祖老居士的随堂开示,因此进步很快。后来发现赵朴初会长的办公室也在中国佛学院内,但始终看不到他老人家的身影,只有一次正好住在庙里有外事接待,才从远远的走廊边看到他老人家陪同贵宾四处参观又有寺内僧人夹道欢迎。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见到赵老也是唯一的一件幸事。


据说当时赵老很忙,才刚刚兴盛,各地纷纷恢复整修庙舍,求提名墨宝者不绝。,少不了全是赵老墨迹。百废待兴,解放后如不是赵老一人扛鼎便不会使在文化浩劫之后能那么快的发展!我见证了这一切。


当下寺庙香客不少,供养不缺,佛像庄严恢弘,但讲经的人才太少。很少能听到哪里有讲经的,接触师父只是回答一般常识,很难明白佛法奥义。这是最头痛的事。居士们热情高肯发心。怎么修如何证却十分难于破解。


当时中国佛学院贾题韬正在住课,出了一本论开悟的书。从理论上阐明了修行证果的道理。自己算是上了第一堂理论课。佛法讲信、解、行、证,当一个居士虽然在家但也是佛的四众弟子要依教奉行。而我从一开始就不太注重仪式上的事,不重唱念不会持咒。我知道我不合格不够居士名份,我追求一条我与佛到底是什么关系。那时有人发问贾老:您开悟了呢?贾老谦虚回答:未。反问既然您还未开悟。又论开悟出书何故?贾老回:开悟者只与开悟者对话。转身便走。


修行是任重道远之事,非一日之功。当我们胡思乱想之时,往往师父便说,多念佛去。念佛,佛念,常念常新,原有的所有疑惑不攻自破……





记得当时社会上正流行气功热。各种有关气功的报纸杂志宣传铺天盖地。各种功法层出不穷,一时气功大师纷纷出山,各地气功大会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广场之处练气功的人山人海。而各类小册子,均以善,美,真,及佛的理论为思想根基,往往以佛作大旗,盗用来宣传,其实他们对一窍不通,胡说自己是佛再来。

 

我有一个学生,是我当小学老师教过的。一次在路上碰到说话。他刚练完气功看来精神不错,一直谈他对气功的了解,好处多多又说佛怎么意思,我一直耐心听着。直到最后我问他,“你读了吗?”回:“没有。”又问:“你皈依了吗?”回:“什么是皈依?”我说连这你还不知道,还谈什么佛呀。这一问他真的不知所措,开头的气势全没了。我又说,凡所有相,皆为虚妄。一味在身体上做功课终难入道。佛学既心学……。打那以后他几乎每天都找我说话,久之便成了忘年交,后又介绍他见师父作了三皈依,从气功圈走向了真正的求佛之路。


又过了几年在寺院禅堂打坐与掌门人相识过往密切。背着家人执意要出家。令家里人很是慌张,找到我追问其下落,我是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最后告诉了其所在地址。正当要剃度时,父母赶到,制止了要发生的一切。他不得已跟父母回家了。后来我也产生了要出家的念头,最终还是没能跨出这一步。出家之事是一大因缘,非一时兴起而为。如来家业非大丈夫难以接掌。




皈依佛门之后,以我们三个开始,每星期聚一回,或读经,或辩经,或发心做点实事。时间一长慢慢又影响了一些人,成为同修,小屋子坐不下了,移至另一个居士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道场,人越聚越多。高峰时已有五十多人,人再多时不得已设分道场。人来人往影响颇大。,将我们的佛像书籍及道具统统收走,称是非法集会。这一打击非同小可。命令我们如果没有许可证不得三人以上聚会。我还有几个带头人不得已跑宗教局去申请。哪知是不发许可证的。又跑寺院居士林也无权发证。看起来此路不通。信仰之事,不是行政命令可制止的。我们只能变通化整为零继续一起同参同修。


那时我心里很是愁闷,去问师父。师父跟我说,你必须清醒地知道,,信仰马列主义思想。你们不可搞得过大。就是寺院也有管委会的监督。你没看到大殿里制度吗,第一条就是爱党爱国,遵纪守法。万万不可越轨而行。


幸亏我们没有做出违法之事,没有非法言行。小命有保,今后多加注意就是了。后来我懂得了一个真相,学佛不是集体成就,而是一对一的关照,佛与你的关系。你念佛,佛念你,临终去西方。自己修不成也很难救众生。实修实证,自修自证。原来是自己不识实务而招之,勿要怨天怨地。道心不退也是一种考验。





信佛以后说实在的就是比以前多了个事。原来不懂也不问,现在是似懂非懂地不断地问。也好这对于我来讲也的确收获不少,例如逐渐会读一些了,并慢慢在加深理解。回想一个人的成长有家庭因素、受教育程度、社会交往层面。其中有一个现象很普遍,十几年三十几年这个人除了生理变化之外,思想是停滞的,一直没有进步,待人接物如前毫无起色。后来我接触的各类人士多起来发现,向上一格挺难的,虽然大家都是一天天过,而所遇到的各种障碍会让我们停滞,于是困扰、迷茫甚至堕落成不可救药之人。


学佛的最大好处是本人在不断地改变,能充满生机的活着,从只关心小我到关心起了大我。这种修行是向自己开炮,不管修到何种地步这无关紧要,只要在向佛的路上不停地走着,一定能看到结果也一定在心智上得到很大的启发,自力加佛力,一入正流永不后转。这也是我自己的心得。拿目前来说,看当下生活充实,法喜充满,内心无喘。少俗情而少烦恼,少世事而少应酬,多念佛而多清净,多反思而多精进。


你变化了你的人事圈子也跟着变化。什么样的人找什么人一点也没说错。




我曾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要信佛?而这个佛还是舶来品。中华文化五千年圣人辈出,思想活跃,为什么能接纳外来文化?而却说,不要信我,要信你自己。我与佛究竞是何样关系?进得寺院将香点燃跪在佛前,默默与佛对话。


佛呀:假如我想发财你答应吗?佛说:你财富早已定下,你是想取出来花呢,还是再存些?我答先不取多存些吧。佛说那好,你每天作一件好事,说一句好话就行了。我又问:佛啊可否让我长寿?佛答求长寿要读无量寿经。我又问管用否。佛答一念不生一念不起,想得长寿定得长寿真实不虚。再问:现世能成佛吗?佛答:十念往生,升极乐国。这么简单?是的,一真一切真。这一切如梦如幻,我忘记了周围的嘈杂,想听佛再多讲一些。


突然有人从后边碰了我脚一下,这才慌忙站了起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老者,笑咪咪地看着我说没事吧,我回答没事。你跪在那不起来好半天了。我问:“您老高寿?”答:“七十八啦。”“可好身体这么棒!”老人家说:“我念佛几十年了,最大收获是常年不吃药,身体没病。别的就没有了。”旁边一个人插嘴说,“您啦还不够意思吗,都快八十了身体这么好,够本了!”说的大家都笑了。


当然每一个人学佛所求不同,不过只两条,一条长寿二条开智慧。这本也是基本上的共愿。许多过来人用事实不断证明学佛之益处。朝代有更迭,唯一直传承不绝。代有成就者。我默颂佛号轻举脚步慢慢前行,只觉身轻如燕脚下生风,佛号反从丹田起,两耳充满念佛声,像是从外而来。心情安逸从容。我和我的同修们相互交流各自体会,才刚刚明白一点,本来问题多多,不用解,一念佛之后自然明。大家一致赞同我的观点,看来念佛法门真是不可思议。





原先以为信了佛之后,一切有佛保佑应该顺顺当当了。其实不然。我被下岗了,工资只拿百分之六十。父母身体也不太好,花钱的地太多。一时在佛前上香摆贡磕头,求佛保估。这种心境情有可原,咱老百姓日子总是紧巴巴的,生活之困习以为常。无奈向佛说说求求,从心理层面也是一剂镇痛药。虽然不是究竟之法。但也不要过多指责。也不要瞧不起这些人。


寺院的存在是社会之必需,身有病上医院,心有病去寺庙。全是人间普世价值的体现。,事出有因。犯罪心理无法言判。提前干预心理疏导是十分重要的。有这个功能,不仅只是佛事,人事即佛事。大量人文关怀,自我疏理便是所谓的修行之道。


面对突然变故,作为一个佛弟子正是提起精神,一心不乱地从容面对。佛能给我们力量,能给我们勇气。所以下岗虽不情愿,正好服伺患病的父亲一下不是正当时吗。我每天扶他起床上厕所,喂药等等。以前从没有这么近距离地与父亲面对面,也没有这么长时间交流感情。这回全补上了,反倒平添了不少快乐。我开玩笑地说:爸我小时候,没少挨您打,这回我可要报仇了。我爸乐了,尽管打没事,有仇报仇,有怨报怨。说着说着我二人抱在一起痛哭了一场。我劝他念佛,他居然答应了。用唱佛机引着,爷俩一块念佛。那一段看似有些悲情的生活,突然转换成幸福快乐的父子情深的一段情景剧,至今想来没有遗憾了。



由于常常听法师讲法的录音带子,慢慢地对有了一个基本的认知。

1:是教育不是宗教。

2: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没觉悟的佛。

3.寺院的设施是表法的工具,不是神明。

4.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出离心是唯一出头之路。

5.学佛之目的,主要是自我反省,将错误的言行改正过来。

6.认识自己比认识世界重要,搞定自己比搞定世界重要。因此学佛是个人成就离苦得乐的唯一途径。

7.想得多不如行得好。说得多不如做得好。修行无需叫别人知道。

8.不要用佛去绑架别人,更不能绑架自己。自然中自然相,一刻意就俩离。

9.修学要一门深入,不能求全求多。拿佛学当知识必然入不了道。佛学是实践之学。生死事大不要自欺欺人。

 以上是我对学佛的认知,恳请同修指正。


在学佛的路上,我们常常与不同的师父接触,往往法门有异,境界不同。会听到不一样的说法与教导。怎么办,依法不依人。以经典为根据。也就是说,以我为主,以自己实践为主,得利便好。检验的方法,心净无贪,和颜爱语,不争不辩,不急不躁。多听少言。只关注内心,定在一句佛号上。起止之间佛号不离须尔。其中念佛三昧只自己清楚很难示人。




“向佛之路”,行文至此,暂且收笔。后以醉石求法之路回忆外出的求学历程。遇到了不少善知识,及大德的开示。“ 博良艺境”会将此一一道来以飨各位同参道友,望等待时日见谅。


向佛之路

向佛之路(上) - 醉石

向佛之路(中) - 醉石



举报 | 1楼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