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高天教你如何开家庭会议(视频+文字记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 高天,微信:埃尔特(原文见页尾链接)


讲座视频部分





讲座文字部分



快到两点了,还有一些听众正在赶过来,我们计划将开始时间推后十分钟。“我们的分享还有三分钟开始”,没等我开腔,高天老师已经拿着话筒预告了。“不再等会 么?还有一些听众在路上……”,我和老师商量着,“不等了,说好的两点开始。”老师温和而坚定的语气让我忽然意识到,我面对的是一位罗伯特议事规则专家。 而我们往往因为各种原因,轻易地忽略了既定的规则。


两点钟,分享正式开始,高天老师首先要求听众们将手机调成静音或振动,“接下来2个小时的时间里,我希望你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这里。有反对吗?有偷偷不执行的吗?”大家笑着将自己的手机“上缴”到邻近的桌上,开始投入一个轻松、快乐但又超级有料的下午。

今天我们的主题叫“家庭餐桌上的民煮(主)”。不过,我从来不觉得我们需要去追求家中的民主。家庭和谐幸福就好。民主只是这个过程中实现的副产品。



我和开会不得不说的故事,要从公益组织里的工作经历开始。我的主要工作是支持各种公益组织更好的完成他们的工作,所以每天都在跟他们开会。各位在自己的工作 生活当中开会有不愉快经历的请举一下手(有几位听众举手),这么说在座很多人开得都很愉快?!我十分欣慰……希望你们没有保留,大部分情况下90%的人都 会举手。我经常碰到的问题是:无法准时开始;开着会就吵起来了;或者开了两天会都没搞清楚到底要讨论什么……各种各样的问题使我意识到看上去很简单的开会 在中国遇到了复杂的困难,于是我一直苦苦思索怎么解决它。直到我碰到了袁天鹏,知道有罗伯特议事规则这套工具之后,我就开始致力于对它的学习和推广。这经 历了一个过程,首先从我工作中合作的公益组织开始,但他们好像不太能听进去我讲的东西;再往前推,我去大学里给学生开选修课,因为说了我的选修课不考勤不 考试,有60%的学生就不来了,剩下的40%又有一半没交我留的考试题……我发现再往前就必须从娃娃抓起了。


其实娃娃在家庭和在学校当中都属于权力的劣势地位,她们得听老师的,听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如果没有大人的支持和配合,学到的理论是没法落实到生活中的。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如果自己不是那样,说再多对她们来讲也只是耳边风,甚至只会产生厌恶。父母需要牢记: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所以我要推广家庭里面 学习应用罗伯特议事规则,重点是做父母亲的工作。


我在原生家庭的家庭会议有两次惨痛经历,一次是考大学择校,一次是大学毕业之后。


我考大学的时候本想学心理学,但我父母觉得心理学没有出路,所以最后选报的是自动化控制。高考成绩差4分够清华自动化系的线,当时面临一个选择:要么选择清 华接受专业调剂;要么退而求其次,去北京工业大学上自动化系。一家三口专门为此开了会,父亲“帮”我选定了去北京工业大学,因为他的夙愿就是读自动化系大 学本科。但现在他又后悔如果当初让我去上清华,可能会更有“出息”——虽然我自己并不觉得没上清华有什么遗憾。


大学毕业那年香港回归。我决定去黄河源头看一看,当时联系了3个香港同学,说是去考察,其实就是穷游。当时我父母强烈反对,因为他们希望我专心考研。我们又 开了一次家庭会议,那次会议是在“刀光剑影”中结束的——父亲拿了一把菜刀,靠在门口说你砍了我就可以去。我当时服软说不去了,但还是偷偷去了火车站…… 最后他们不得以接受了现实。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暗暗发誓不让自己的经历重演。




家庭会议工具箱


我讲的所有东西就是一套工具,是可以用的,也应该用的,只要愿意这样做,就一定会有帮助。


应用这套家庭会议的工具会有三个很好的效果。


1

实现家庭的和谐


家 庭和谐在我们传统的理解当中往往都代表着一团和气,大家谁跟谁都不红脸,有什么事情都悄悄的私下里解决。我这里讲的家庭和谐,是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去相互 配合和协调。有效沟通这几个字特别特别特别重要。以我自己经验所及,中国人在家里面几乎不做沟通。但在我的视野之外肯定有很多沟通非常好的家庭,我祝福他 们。

2

实现人格的独立


“啃 老族”这个现象在世界范围内都不少见。一个成年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离不开原生家庭,遇到困难马上转身去找爸妈,这就是没有独立的典型表现。我特别喜欢一本 书的书名《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如果自己没有独立的人格,你很难使自己的孩子有独立的自己,具备独立生存的能力,有探索的愿望和勇气,这些都需要在早期 教育打下基础,在0到3岁这个阶段就应该做好铺垫。

3

使我们的孩子和我们自己具备幸福的能力


很多人都觉得幸福是一个愿景、一个状态,但是我自己认同——幸福是一种能力,它表现在当生活遇到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你可以和家人一起协作,找到恰当的解决方案。它是一个不断形成建构的过程,我们具备了幸福的能力,才有可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圆满、更美好。



家庭会议能解决什么问题


请大家在便纸上写一下,你在家庭生活和孩子的成长中遇到哪些比较迫切的问题,是希望家庭会议帮助解决的?


第一个问题,“三岁以内如何教育?”好大的问题,越具体的问题越好。这个问题等同于未来5年如何提高中国GDP。


听众:这个问题是我写的,我就觉得三岁小孩没啥好学,而且他爸爸就觉得到时候直接到美国去读书,所以5岁之前就直接玩了,吃好、玩好就行了。


高天:有人反对这个观点吗?


听众:我反对,其实3岁的小孩能做很多事情,比如自己上马桶、自己吃饭、自己主动的跟别人打招呼、自己跟别人交流。


高天:我觉得3岁之前是很重要的,因为3岁是孩子自我意识萌芽的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大人需要做很多自身的工作,做很多准备,尤其是为孩子建立安全感。我们 的父母在我们0-3岁的时候,正“战斗在祖国的某个一线”。他们自己没有学会现代教育的理念和方法,但是我们需要学习。


第二个问题“爸爸去哪了?”这是我要特别说一下的普遍现象。在中国家庭当中,爸爸在子女养育问题上往往是缺位的。我们假设一位父亲是爱家人的,一种可能性是 他没有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放在他所有事情当中重要的那一类;一种可能性是他觉得重要,但是他在自己的管理上有问题,疲于应对那些不重要的;还有一种可能性是 他不会跟孩子相处,于是回避。


给大家举一个实例:一位父亲是农村走出来的学霸,从小读书很多,所以他给自己9岁的儿子规定,每天晚上8点钟到9点钟必须要读1个小时的书,读什么可以自己选择。但必须准时开始结束,即使作业没做完也得定时开始。大家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


听众:我感觉这样比较好管理时间,比方说大概在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出去玩,同样也就可以大概在什么时候可以一起去念书这样,所以这个很正常。


听众:我不支持这个做法,因为读书有的时候需要一种心情,这么粗暴的把孩子之前的工作全部停下来会造成对他之前工作的打扰,而且会对他未来在看书这段时间里的心情造成很大的困扰。


听众:我也不赞成这种方法,我是一个18岁孩子的母亲,我的小孩在小的时候就是跟着他的兴趣走自然而然的。如果说像这个父亲这么逼他的话,我觉得对小孩的身心发展是不好的。


我们就这个话题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要推动家庭会议以及家庭会议的作用。刚才的案例大家并不知道上下文,不知道这个家庭的背景,我们无从判断他这样一个规律性的行为是怎么形成的。只是你一听就会觉得在中国家庭环境下基本上99%是爸爸硬性要求的。


另外,到底是定时定点读书好还是随性读书好?这个其实没有定论。我们从小学习形成的习惯性思维方式,就是要找到对错,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如果是这个孩子自 发完成的话,这个约定就没有问题,剩下的就是你怎么去支持他。在这里我其实想强调的是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他缺位,母亲急躁焦虑想解决问 题,怎么办呢?那就来开家庭会议吧,当然你要先跟配偶讲清楚为什么以及怎么做,才有可能请TA坐下来,前提是TA关心家庭、爱你,爱孩子。


其他的问题:“如何让女儿认识到学习很重要?”学习重要很重要么?其实玩最重要,大人也觉得玩最重要,只是我们就不明说而已。树立理想重要吗?有一个研究告 诉我们未来的30年当中有70%的职业是我们现在无法设想的,所以与其要求孩子有理想,不如先关心关心孩子是不是心情愉快,运动是不是足够协调。


“缺乏逻辑思维,确定不了解决方案,双方无法沟通,思维方式不同”,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情绪管理”,这个正是家庭会议工具要解决的问题。再看这里,关于时间 管理的问题,还有两个人不同的选择有冲突怎么办。时间管理的问题我们刚才有提到,如果孩子对自己的时间有自己管理的权力,TA也充分参与了这样一个规则的 制定过程的话,接下来只是支持TA去尽可能的实现自己的计划。没有实现的话我也绝不能打击TA,而是鼓励、帮助TA。TA要慢慢形成自己管理时间的能力, 过程中TA不可避免的要承担时间管理出错产生的后果。




家庭会议是酱紫开的

首先要规律召开,每个星期开一次是最好的。因为孩子是靠跟随父母亲有规律的活动来建立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如果你自己总是在不确定性当中,你指望她将来善于管理时间,要求是不是太高了呢? 

第二就是把手机放下、电视关上,一定是专心致志的在一起,是心在一起,专心的参与。

再就是要有明确分工。开会必须先选定主持人。在议事规则当中主持人叫主席,帮助会议有序推进,所以主席是不能够发表意见的,是服务人员。还要确定一个秘书,同样也是服务人员,记录会议的要点和形成的决议,不用记录细节。秘书是可以参与意见的。

最后一点是最重要的,就是一家人必须要尊重规则。家长重视规则,孩子才能尊重你,将来她走进社会才能真正和别人平等对话,获得别人的尊重,所以千万别小看自己在家里面随随便便的一个行为。蝴蝶效应大家知道,我前两天在北京打了个喷嚏,华盛顿就暴雪了。


在这个问题上单亲家庭最头疼,他们会问只有两个人怎么开会?其实家庭会议的意义在于沟通以及有效的解决问题,所以不在乎一定非要3人以上去表决才能形成决 议。如果两个人可以很好的沟通和达成共识的话没有第三个人也没有关系。当然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缺少一个性别的亲人是有不足的。




家庭会议五部曲


第一步是提前约定时间,如果规律的话就只需提前有个提醒。第二步非常重要,一定要安排一个舒适的环境。那在饭桌上是否合适呢?我持否定态度!首先饭后没有不 犯困的,其次家庭会议不要随意,它是一个正式的家庭活动——如果没办法只能选择在饭后开会,就家人一起把饭桌收拾干净,之后再开始。大家落座之后,这是特 别重要的第三步,从致谢开始。我刚才说中国家庭内部是缺乏沟通的,其中就包括我们一般不直接表达对家人的感激。爱也好、情绪也好,都需要表达出来才有可能 让对方接受。


一次工作坊上有个三口之家现场做实践。进展到致谢环节的时候,先开口的是爸爸。爸爸一上来先说非常感谢儿子这次能够跟我们一起来这趟游学旅行,然后说非常感 激妈妈这些年对自己的支持。你觉得儿子和妈妈感受到什么了么?致谢一定要具体,具体的感激对方才能感受到;致谢要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对方才能感受到。每次实践致谢的环节,孩子才能从小发现生活当中爸爸妈妈之间是有爱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付出是在哪些细节上。然后他也会看到自己对爸爸妈妈的爱也会被发现的,也是有细节的,这样才会有爱的传递。


该进入第四步了——逐一讨论议程。议程怎么产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家里准备一块小黑板,大人、孩子想到什么事情觉得是需要在家庭会议上说的,都可以写下来、 画出来。幼儿《正面管教》相应理论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有时候孩子因为一些情绪因素写下一些议程,当时觉得特别重要,但情绪过去之后就不觉得那是个事 了。


最后和致谢一样重要的第五个环节,留出一个全家人一起娱乐的时间。一定是全家人一起做的事情,比如讲一个故事、唱一首歌。有了这个环节,家庭会议就完满地收尾了。家庭会议的五步曲就是这么简单,但是你回去尝试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坎,建议参加我开发的系列工作坊,遇到问题再问我。


《乡村爱情》颠覆开会三观


刚才这段《乡村爱情》的视频,让大家看到比较典型的中国式家庭式会议是怎么开的。看后大家也思考讨论了值得汲取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在家里也是一样, 我们要把这个分析事物的思考顺序变成一个习惯,有助于孩子未来跟别人相处,先去看对方有什么优点,有什么自己可以学习的,再分析对方有什么不足。


这个视频虽然短,但是几乎每一句都是糟点。我简单讲几个点。大家分组讨论实际上也是一个会议,也有明确的目的。那么第一点应该做什么呢,对,先分工。确定主 席和秘书。那是不是一个人就够了呢?不建议合二为一,因为主席是一个非常耗脑力的服务人员,他需要关注总体进程的时间,还有每个人发言的时间、发言的次 数,然后发言是不是存在正反不同的观点……尽管他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但是他脑子很忙,不适合再去做记录。大家要记住,要去共同解决问题的时候,第一件事 情就是分工,选出主席和秘书,接下来主席就要发挥作用。主席如何发挥作用呢?在《罗伯特议事规则》当中重要规则之一就是主持人中立,第一 是主持人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你有再多想说的也不能说。第二是主持人分配发言机会,一个时间只有一个声音。第三主持人要关注的是正反双方都要有均等的发言 机会,必须是同意的人发言之后接着给反对的人发言机会,正反轮流。而且主持人通常不参与表决,只有特殊情况下主持人才参与投票。再有就是刚才大家提到的,是他们有很多语言是刺激别人的。尽管在一个家庭当中看上去好像无伤大雅,但其实对家人造成了伤害。前面讲了我们在家庭当中往往不会表达和传递爱,相反,我们经常自觉不自觉地伤害家人,甚至伤害的时候还坚定的认为“我是为你好”!


世界上有两种家庭会议,一种叫家庭会议,一种叫中国式家庭会议。中国式家庭会议基本上存在四大问题。第一是听,我们不会听也不愿意听,不懂得如何倾听。第二 是逻辑,一个事关家庭全体成员的事情,拿不出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来,是没法有效沟通的。第三是尊重,中国教育缺乏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心理界线。第四是创造力,我们总觉得家里这点事真是解不开的结,是因为真的没有解决方案,还是我们没有给有创造力的人表达的机会?很多孩子的问题也许孩子自己是有解决方案 的,你注意过他们提的方案了吗?你给过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吗?



中国式家庭会议的解决方案


我开发的家庭会议工作坊就是针对中国式家庭会议的解决方案。通过一系列训练让有些规则成为习惯。例如不可以打断别人,只要约定了每个人发言的时长就必须接受 人家说完;主席要发挥作用,维持秩序。一个时间只能讨论一个议题,有任何跑题主席都要敏感地察觉到,并且把话题拉回来。每个人自觉地不超时发言,不可以用 语言暴力攻击别人。不要质疑别人的动机,因为那些完全是你的猜测、假设。还有不对人贴标签、不给人扣帽子等等。


你们觉得家庭会议是过程重要还是结果重要呢?其实这根本就是一个不需要做选择的题。你完全可以说过程和结果都很重要。刚才讲到开家庭会议的五个步骤:第一步是要选定时间,第二步是安排一个舒适的环境,第三步是互相逐一致谢,第四步是逐一去讨论议程,第五步是共同娱乐。整个过程当中真的可以满满的都是爱。即 便会有一些观点上的不同,但是你带着爱和别人进行辩论,和没有爱是不一样的。这个表达爱的过程最后还是为了解决家里的问题,这个很现实。除了大家列出来的 这些困惑、困扰,我还遇到过更迫切的家庭问题:一个父亲开出租车谋生,有3个孩子,母亲是全职妈妈,对他们家庭来说经济是一个迫切的问题,需要找到一些开源节流的解决方案。不应用家庭会议这套工具,很有可能父亲默认母亲和孩子都接受他的计划,而母亲和孩子未必真的接受,父亲辛辛苦苦却得不到认可和支持,久而久之造成心理失衡,也就无从谈起家庭和谐和幸福了。



养成习惯,不用坚持


最后我再讲一下关于怎么“坚持”开家庭会议。很多事情大家都会用“坚持”这个词,一提到这个词是不是马上觉得肩膀上一沉?这个事情能持续很久吗?很难,也不 排除有以坚持为乐趣的人。但是大部分的人能够持续做一件事,往往是基于他已经想办法让这件事变成了他的一个习惯。简单的讲,就是要想办法形成一个召开家庭会议的习惯。一个激发点,或者叫引子;有规律性的行为,或者叫惯常行为;还有奖赏,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举个例子——我是怎么慢慢养成跑步习惯的。每次当空气指数低于100的时候,我就不由自主的想换衣服出去,跑一圈以后我就会给自己一个奖励——韩国冷面。我 跑的路线会经过一个韩国料理,跑完正好去那里吃一碗。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循环。然后我从跑一公里变成跑两公里,从跑半个小时到后来的1个小时、2个小时,习 惯就是这样形成的。这是一个人的,对于一家人需要分析每个人的特点,专门去设置不同的奖励。比如说如果每一次全家娱乐活动都特别有意思,有可能它就成为了 一个奖励,家里人都期盼家庭会议的尾声。也要分析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激发自己开始家庭会议的准备,比如把记录待讨论的议题的小记事本做得很醒目,摆到进厨房第一眼就看得到的地方,如果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东西你就会觉得要召开家庭会议了。只要自己有意识的去设计和尝试,每个家庭都可以慢慢形成自己的习惯。


家庭会议真的见效吗?


各位在工作当中经常会遇到三个字母的缩写,就是KPI,什么事都讲KPI。同样的,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精力去学习,要去改变自己,还要全家行动,总要评估一下有没有白费力气。看这三点就够了:


第一是家人之间有没有建立联接,这种联接是心灵上的连接。比如说你看女儿,女儿回避你的眼神吗?你找女儿谈话,女儿躲不躲?女儿找你的时候,你是第一时间觉得好烦,还是马上就蹲下身来跟她对话?

第二是问题解决了吗?既然议题记事本上列了那么多家里必须面对的问题和现象,开过会有没有改善或者消失了呢?

第三是一家人在一起是不是更开心了?而不是更紧张、焦虑。你每天从办公室走出来之后还要犹豫一下才回家?进了家门嘴角是否不由自主地上挑?如果一个家是开心的、美满的,你肯定连想都不用想,就赶着回家了。


最后这张图就是一个四口之家的孩子们自己制做的小卡片,表现和爸爸妈妈一起开家庭会议的感受。我希望各位无论是否参与我的工作坊,都大胆地去试着将这个工具用起来,一定可以有助于你们的家庭更加和谐幸福。谢谢大家。




Q&A


提问:你刚才讲的是通过一些方法去优化家庭关系,但是人都是有性格且很难改变的。比方说有些人本身就很强势,在家庭很放松的情况下就更厉害了。是不是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好的去处理一些问题,比方说像你们家你敢去跟父母坐下来谈,讨论到底要上哪个学校,最后是大家很愉悦的接受了这个结果,还是到最后有一些人还是比较坚持? 

高天:经常会碰到这个问题,比如说我们家那位永远是死硬坚持自己的观点,怎么说也说不动。怎么办呢?你只能去磨合。我的个案当中有这样的案例,一家三口,一个小男孩,妈妈是一个特别紧张,始终紧绷着的人,她认为孩子有自闭倾向,特别不善于社交,总是躲在她的身后。我说爸爸呢?她说爸爸永远不说话。我在工作坊开设之后就开始让她尝试,我说你需要倾听爸爸的声音。她说我做不到,因为爸爸什么都不说。我说他不说一定有他不说的原因,你需要去探索他不说的原因。她的婆婆一 直非常强势,他的爱人从小就听妈妈的,什么事都是妈妈做主。她是不会完全听命于婆婆的,这中间就会有很大的张力。她的爱人是银行行长,跟别人沟通很溜,充分说明他不存在跟人沟通的能力问题,为什么他跟她不倾诉?就要觉察她自己的因素。经过咨询,和阅读我推荐的书籍,最近她跟我交流,说她特别欣喜的发现她的爱人变化了,开始愿意跟她和孩子有一些家庭活动。而且她爱人表示下一次我去做工作坊的时候他有时间也来听听。我举这个例子的意思是,如果你始终觉得你的另一半有问题,而且他肯定自己解决不了,那你就真的解决不了。要想打破这个僵局还得从自己开始改变。找合适的机会营造气氛,在基本不会有很大情绪起伏的时候 探讨一些话题,点到即止。 



提问:我们家先生对外人都是非常和气的,但在我们之间他说话就不会顾忌,而且他的思维跟我很不一样,我俩就会相互误解。当我提到你的话会伤害我的时候,他会说我们俩不是夫妻吗,我什么话都可以跟你讲,我是跟你的心更近,才会跟你这样讲。他不明白这种界限感在哪里,我也不是很明白,也会带着情绪去攻击他之前的言论。 

高天:关于界线的建立大家可以看一本书叫《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这本基督徒心理学家写的书,由中国基督徒翻译,引用了大量的内容。简单地说,这世界上的事,除了是我的事,其他的都是别人的事,我和别人都管不了的事就是上帝的事了。如果你已经觉得心理不舒适了,说明你的心理界线被突破了,又不好用语言表达出来。你需要觉察这条线是什么,是什么让你觉得不舒服了,然后你需要明确的跟你爱人去谈出来。这个谈是尽可能情绪稳定地讲,遇到激烈情绪就先释放,待情绪舒缓之后再讲。深呼吸,和很多操作性的办法有助于释放情绪。你可以跟你爱人讲“我现在非常生气,你要给我点时间,我平静些再和你继续谈……”只要有三、四次这样的深呼吸你就会好很多。当你已经把情绪舒缓到一定程度,你愿意开口的时候,跟他说“你刚才说的什么内容和什么表达方式已经过了我的界线,伤害了我”。要想明白“不能以爱的名义伤害亲爱的人”,是个需要时间和很多事例才能实现的过程,必然伴随着痛苦。你可以先从自己做起,清楚自己的界限了,就不会突破他人的界限。



提问:我其实跟高天很早就认识了,是在2002年的一个公益活动上,今天其实也是为了公益活动过来跟高天请教问题的。也是第一次听高天讲他一直在做的事情,我觉得蛮受益的,也蛮惊讶,那是完全不同的东西。我想你能不能再介绍一下你的课程案例。 

高天:我刚才跟大家分析了,家庭问题解决不了基本上是这样几个问题,第一就是情绪管理的问题,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不会真正的倾听。二是不会有效的表达。三是清楚自己的界线、孩子的界线、爱人的界线。清楚界线的前提下会听会说,再应用议事规则的一套明确的程序,就可以很好的召开家庭会议。但“知易行难”四个字是我这十多年推动罗伯特议事规则最深的体会。有非常非常多的人可以把概念说的很熟练,但回到家里面是做不到的。我为什么去推动餐桌上的民主?就是因为我遇见的知行不合一的人太多—在社交场合,侃侃而谈“平等”、“民主”,回到家则是另外一副嘴脸,,颐指气使。我不相信这样的人在公共生活中能够真正尊重别人。如果我们能够真正把家人和孩子视为和自己同样平等的人来处理问题的时候,我们才具备成为公民的基本能力,才能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



提问:我是两个男孩的妈妈。我今天来参加这个活动,是因为我们去年12月底决定从今年1月开始每周举行一次家庭会议。我们一家四口,先生经常在外面,一个礼拜回来两到三次。一直是我带两个孩子比较多,从今年1月 份开始的家庭会议到今天是第四次了,我就观察了刚才您讲的这五步,我们确实也是这么做的,规定一个时间,然后有这样几个流程。但是其中第四个流程,逐一讨论议题,我们家现在基本上就是回顾一下上星期比较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每个人都会发表一下。在这个情况下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每次他们针对我的问题比较多,而且是不愉快的居多。刚才您讲的知行合一,可能确实在很多教育孩子的理念上面我也会去学习,但是从整个家庭的负担上来讲,有时候情绪也会比较大,等到 事情发生过后就觉得自己错了。他们第一天提出的问题就是妈妈像光头强对待大熊、二熊那样对待他们两个。他们说了之后我也有这种意识,也想做一些改变,但是怎样更好的做,在家庭会议上怎样更有效的解决呢?现在家庭会议的主持是轮流的,我们也希望两个孩子参与到主持当中,但每次他们主持的时候也会发表意见和想 法,第二天他们会去做一个整理记录,相对也比较简单。在孩子的主持上面有没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 

高天:你已经做的非常非常好了,是目前为止我见到的做实践最好的家庭,没有之一。孩子做主席没有问题,你做主席的时候严格按照主席的职能和规则去做,孩子自然而然就会这样做,你只要自己做到就OK了。 他如果发表自己的观点,你就举手说“主席我提程序问题”。主席也是人嘛,有可能犯错,参会的人是可以质疑主席违反程序的。你指出这么一两次他就明白了。很多的家长其实特别头疼一个问题是,知道不应该带着情绪跟家人沟通,可是控制不住,每一次情绪出现之后就后悔,恨不得抽自己,但是下次还会犯,然后就越来越焦虑这个问题。我建议你去看另外一本书,叫《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人无完人,这很正常。你要清楚这个情绪产生的机制就会明白了,这完全是很正常的人保护自己的本能。如果没有这个情绪本能的话你可能早就死了,所以情绪是个好东西。甚至大家老觉得是顽疾的拖延症,实际上也是保护机制。换句话说,就是别老要求孩子什么都要快,未必那就是好的,它也有另外一面。有情绪就有情绪了,没有关系,你是一个真实的妈妈。你的讲述里特别可贵的就是,孩子可以用熊大、熊二那种方式来表达,这是健康的,如果他们不表达的话才是不正常的。你也可以明确的跟他们道歉,或者讲清楚妈妈在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也许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也许你们上完高中、大学我还没有完成学习。但是你告诉他们,他们会更接纳你的。




[ 活 书 教 育 ]

面 向 未 来,家 庭 与 社 会 化 学 习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