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一张图看懂体像|认知行为模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作者:Thomas F. Cash

编译:机子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感谢文图作者

长篇诘屈聱牙,翻完气若游丝;六段七段迷雾,能读过半算服!

 


在对体像,体像发展,体像问题(例如,进食障碍,躯体变形障碍)作出各种解释的理论中,认知行为理论被认为很有用;而在治疗体像问题(例如进食障碍和躯体变形障碍)方面,认知行为疗法则被大量实证研究认为是心理疗法中最为有效的。本文围绕Thomas F. Cash的体像认知行为模型,分别从体像核心概念,为什么有这样的体像(历史/发展影响),体像会有哪些日常影响(近端影响)三个角度,对体像进行图解。

 

先看图:



 
 

  

在该图的中心,是体像知觉和态度(包括评价和投入);这些体像知觉和态度经由历史/发展因素(包括文化,人际经历,身体特征和变化,人格)而来;而所谓的近端影响,则是指这样的体像知觉和态度被当前的情景和事件激活,以特定的模式引起认知加工和内部对话,体像情绪,处理和自我调节策略和行为。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图型标出了表示因果关系的箭头,但是,实际情况是,外部环境事件,内部事件(比如认知,想法,情绪),以及行为,这三者之间存在一个互为因果的复杂关系。务必记住,我们并非只是社会的被动接收者,个体-环境-行为相互作用塑造了体像。

 

 

体像的关键概念,模型的核心


1

体像

 

什么是体像?请看例子:

 

z说自己的鼻子太大了,很丑,导致整个面部畸形,如果不是鼻子的问题,她的生活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z对自己外表的这些体验,被称为体像,因此,规范一点说,所谓体像就是指人们对自己外表的体验,是外表的内心自画像。

 

体像包括两个主要内容:(1对外表的知觉perceptions)(例如,对身体大小,形状,面部特征心理再现),称之为“体像知觉”;(2对外表的态度attitudes),称之为“体像态度”。


 

1.1

体像知觉


体像知觉是指人们根据一些客观的尺度来判断外表,这种判断有可能是准确的也可能是不准确的。正常体重的人可能感觉自己超瘦或超胖。强调面部某个特征的重要性,比如小z认为鼻子在面部外观中是关键,也会导致体像知觉扭曲。中等发量的人觉得自己是个秃子。有轻微面部疤痕的人可能感知到疤痕非常严重。这些主观感知觉,构成了体像态度的基础

 

扭曲的体像知觉是体像障碍的典型特征。例如,厌食症或者暴食症的进食障碍女性会坚信自己特别地身宽体大。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对外表轻微缺陷(例如,鼻子或下巴的大小或形状),感知扭曲为显著的缺陷或畸形。自然,这样的个体对外表持的评价总是消极的。

 

1.2

体像态度


体像态度这个概念很复杂,包括两个核心方面:(1)体像评价(body image evaluation);(2)体像投入(body image investment,有的翻译为体像投资。[Investment一方面要表现出“估价”,一方面要表现出“重要性”])。

 

(1)

体像评价(body image evaluation)

指我们对总体外表或者外表具体方面积极-消极的信念和认知。通俗讲,体像评价回答的是对外表满不满意,好不好看,有没有吸引力。例如小z认为自己的鼻子畸形,不满意自己的鼻子。

 

(2)

体像投入(body image investment)

指身体外表对于自我评价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重要性;亦即身体外表对个体的重要程度。通俗讲,体像投入回答的是外表或外表的某个部位重不重要,有多重要这样的问题。比如,鼻子就是关键,面部比例比什么都重要。在小z的例子中,是指小z认为鼻子对于她的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设想两个不满意自己体型的人。在看待自己的时候,一个人认为体型并非特别重要,另一个人则将之视为关键,根据认知行为观点,虽然两人对体型都不满意,但是由于后者认为体型非常重要,所以可以预期后者的体像投入对认知,情绪和行为更有影响。



体像知觉,体像评价和体像投入之间的关系,在小z的例子中可以表述为,小z认为自己的鼻子大(体像知觉),很丑,不喜欢自己的鼻子(体像评价),认为鼻子的问题太重要了,鼻子的问题不解决一切都没办法进行(体像投入)。三者之间有一定关联,但是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鼻子大,并不必然导致不喜欢;鼻子大,不喜欢并不必然导致事关重大。这三者,在激发行动方面,比如小z要去整容,体像投入(认为鼻子问题事关重大)起到的作用最大。一些走向康复的躯体变形障碍患者,会报告说还是不喜欢自己的某个部位,但是不再认为那是特别重要的了,发现还有更加有趣和重要的方面。

  

这些关键概念,是体像认知行为模型的核心。我们的体像知觉和态度从哪里来,这些体像知觉和态度又要到哪里去造成什么影响呢?


 

体像知觉和态度从哪里来——历史和发展的影响


 

历史/发展因素,指的是过去事件,态度和经历,这些因素会使人们在对与外表有关的事件或情景,进行思考,感知和行动的时候,有特定的倾向性。这些因素最为突出的的是社会文化,人际经历,身体特征和变化,以及人格因素。这些影响因素最终让个体获得基本的体像态度,然后,在当前生活事件和情景的诱发下,使个体对这些诱发事件和情景做出特定倾向性的注意,感知,解释和反应。

 

1

社会文化

 

外表有什么意义,什么身体特征有价值,什么没有价值,拥有或者缺失这样的特征意味着什么,社会都有相应的“标准”和期待。无所不在的传媒大肆传播着这些价值观,从而形成了文化。这些文化明确表达了身体有无吸引力的的标准,以及以性别为基础的期待,将“女性化”“男子气”和特定的身体特征联系在一起,例如,女子要娉婷如柳,男子要强健如牛。


西方文化对女性美和苗条标准的强调渗透了大众传媒的各个方面。而男性也概莫能外,媒体有关男性身体意义和理想化——高,帅,苗条,宽肩,肌肉强大。暴露在这些信息中会造成多种影响——确认了外表的重要性(“外表太重要了”),具体外表标准的个人内化(“我应该长成这个样子”“我鼻子应该再高/低一点”),以及诱发在日常生活中与这些标准进行自我比较(“和他/她比我简直丑到爆炸”)。

 

整个范冰冰的脸颊,还是来个发哥的眉?社会文化还限定了我们在改变身体(例如,节食,锻炼,健身,使用美容和时尚产品,寻求整形)的时候要符合社会期待。


当我们把这些文化赋予的意义和标准内化之后,就习得了基本的体像态度(体像评价和投入),并在与外表相关的生活事件中,会以这种事先习得的体像态度,对该事件作出反应和进行解释。

 

(多数时候我们都无法意识到内化的标准,还以为是自己自主的呢,例如“那样就是好看啊”,“就应该这样啊”“高一点本来就好看嘛”,大自然从来没有意义,只有风来风去,正如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2

人际影响

 

外表的意义和重要性,并不仅靠媒体推动,而且在我们与他人的人际互动中进行——父母,兄弟姐妹,其他亲戚,朋友和熟人,我们生活中的一切他人。这些人会表达,塑造和强化文化期待。

 

01

家庭的影响

期待,意见,以及言语的或非言语的信息,在家庭之内也会影响体像态度的形成。父母的示范,表明了什么样的外表有价值,父母的评价标准成为孩子效仿的对象。例如,父母老是叨叨吃这个会胖,吃那个皮肤不好,或者评价某个人“还不是因为脸”,这些言行可能诱致子女的消极体像。父母以“看起来奇怪”或者“搞好看一点”教育孩子,会让孩子认为他们的身体连生活中最亲的人都不接受。另一方面,有些定性研究表明,那些赞扬和接受,但是不过度强调孩子外表的父母,会促成更加良好的体像形成。

 

兄弟姐妹的外表也会间接影响体像的发展。有一个好看的同性兄弟姐妹可能会助长不良体像,反之亦然。例如“你姐姐真好看”,“你弟弟比你白”,或者“你比你姐姐美太多了”,说者无心,听者可能伤一辈子。

 

兄弟姐妹,特别是哥哥(谁说有哥暖一生,熊哥哥简直就是噩梦!),是最常见的与外表关联嘲笑和批评的作恶者。例如,一项由RievesCash做的研究发现,在报告童年或者青春期外表遭嘲笑的年轻女性中,79%的人报告说被哥哥嘲笑(对比被姐姐嘲笑36%),33%报告哥哥是最可怕的嘲笑者(对比姐姐是最可怕的嘲笑者比例仅为8%)。

 

02

同龄人影响

在个人价值和个人认同方面,同龄人的影响非常大。例如什么衣着或发型或体型是最有价值的,同龄人都起到示范作用,这种示范带着无形的强制力,例如一会风行齐刘海,一会流行小脚裤,如果自己没有一条小脚裤,那简直就好像背叛了整个世界一样。友谊小集团也会强制同龄人顺从小集团的外表标准和行动。例如,研究证实,同一个小集团的女孩,在体像关注和进食/节食行为方面有更多的相似性。

 

童年和青春期最常见的欺凌,是遭到同龄人嘲笑外表。例如“小胖”“猪头张”“你个死鱼眼”等等。两项关于女大学的回顾性研究表明,至少60%的人回忆起,在童年或青春期反复被同龄人嘲笑过外表。这种同龄人的人际嘲笑无疑会导向外表不满意。尤其当这种嘲笑是在公众场合以欺凌的姿态作出的,孩子会学习到他/她的身体和外表不被社会认可。

 

3

身体特征和变化

 

01

体重

由于整个社会对苗条的强调,以及对肥胖人士的广泛偏见,因此,就不难理解,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成年人通常要与体像和社会认可作斗争。肥胖对体像态度的影响,女性比男性更甚。正如Annis和同事所发现的,童年,青春期和成年经常遭受污名的肥胖女性,其体像和心理社会功能更加贫乏。即使减重明显,但是肥胖经历还是会带来“肥胖幻觉(phantom fat)”——体重关联的体像担心仍挥之不去。实际上,减重并不意味着体重问题的消失。

 

跟身材高大和肌肉发达的社会理想男性相比,身材矮小或者瘦弱的男孩可能更容易担心自己的身体和外表不被认可。结果,他们可能感觉自己是有缺陷的,从而努力增加肌肉和力量。

 

02

青春期

青春期快速的身体变化,会影响体像的发展。女性青春期通常始于10岁左右,臀部,腹部和胸部脂肪增加。身体的这种变化方式,与社会要求女性苗条背道而驰,这会引起自己会变胖或已经胖了的自我认识和担心,产生不自在的感觉,以及节食行为。大约12岁,男孩进入青春期,肩部变宽,变声,肌肉增长。而这些变化与社会的“男子气”标准是靠近的,因此,随着进入青春期,他们可能评估自己的外表更受欢迎。有些研究发现,女孩提早的青春期发育,和男孩延迟的青春期发育,可能对体像有负面的影响。

 

03

其他身体特征和变化

虽然,多数研究都是从身材大小和体型的角度,去研究体像发展的决定因素,但是,实际上任何偏离吸引力标准,尤其又是社交可见的身体特征,都会成为刺激体像问题的催化剂。这包括大鼻子,招风耳,牙齿不整齐。即使青春期十分正常的粉刺也会制造不自在的身体意识,和对社会认可的担心。

 

在年老的阶段,面部皱纹和体重增加会恶化有些人的体像评估,尤其是那些热衷于年轻美丽标准的女性。在男性和女性中,常见的雄激素性脱发,被认为对自我的外表评估有消极影响。

 

4

人格和其他个体差异因素

 

一系列包括人格特征在内的个体差异因素可能让人倾向于或者避免于形成消极体像。例如,低自尊和消极情绪性(神经过敏)会让个体更倾向于对外表做消极的评估。完美主义,尤其与个人的社会自我呈现标准相关的,是另一个潜在影响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将自我价值投入到虚幻的或者苛刻的身体理想中,对外表更加苛责。公我意识public self-consciousness),对自己可见外表和行为自我聚焦的关注倾向(也就是把自我当成客体),会增加个体监测和处理外表关联信息。而且,不安全的人际依恋,感觉自己没有价值,会促进体像态度的功能失调。

 

另一方面,安全的依恋会提升更良好的体像形成。诸如良好的社会支持,或者强调非外表因素作为自我价值的核心要素,会增强个体的体像适应力,从而减轻有损体像发展的那些因素的影响。

 

由于身体及体像有强烈的性别差异,人们会假设传统的性别角色态度和价值观会诱发更大的外表投入和身体不满。CashAncisStarchan的研究表明,内化传统性别态度的女性,会更加在意外表,认同社会关于美的标准,对自己外表持有更加不良的信念,这些女性还会有更加失衡的进食态度和行为。认为满足男性审美是女性的责任,女性不仅损害她们自己的体像,而且更易于对作为“美丽竞争者”的其他女性持有矛盾情绪。

 

 

体像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起作用——近端事件和加工


 

正如图所示,当前的诱发事件和情景,激活体像知觉和态度,让我们对诱发事件和情景做出特定倾向性的认知加工,导致体像情绪和行为。这些事件和加工作为易感和维持因素,构成了日常的体像经历。

 

1

诱发事件和认知加工


诱发事件包括当前外部实际发生的事情,例如,强调外表或者外表会被细看的环境,照镜子,媒体暴露理想形象,穿特定的衣着,体育锻炼,或者外表变化,还包括内部对过去体像压力事件的回忆,以及想象类似事件在将来发生时,我们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和情绪。

 

诱发情景,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都会导致内部对话,包括负载情绪的自动化思维(emotion-laden automatic thoughts),推理,解释,结论。那些体像有问题的个体,这些内部对话是习惯性的,有缺陷的,和焦虑的。思维加工出现各种错误或扭曲,例如两极化思维(dichotomous thinking),专断推理(arbitrary inferences),情绪推理(emotional reasoning),过度概括,偏见的社会比较,知觉夸大外表缺陷。

 

2

体像情绪


正如图所示,体像情绪是诱发事件和认知加工的结果,因此,既然是诱发事件和认知加工的结果,体像情绪并不是持续的。也就说是,虽然人们对外表有特定的情绪倾向,但是他们并不会持续地经历体像情绪。不满意面部特征或者体重的人,不会对这种自我知觉和相关自我评价持续地感到焦虑或不自在。简而言之,体像情绪与诱发事件和认知加工相关。

 

3

体像处理和自我调节过程


根据认知行为观点,人们学习很多策略去管理或者处理令人痛苦的体像思维和情绪。例如,回避策略,回避特定诱发情景或人,穿着特定的掩藏身体的服装,例如总是戴帽子遮掩脱发。

 

外表关联策略,采取行动改变知觉到的“令人厌恶”的特征,比如节食或者锻炼行为,或者寻求整容手术或者其他美学手术。

 

谋求社会反馈,则是要求他人反复保证,以此降低自己的担心,例如“我穿这件外套胖吗?”

 

补偿策略是指努力提升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例如改善发型或者穿着以补偿体重相关的担心。这些行为有时候又被称为“安全行为safety behaviors)”。

 

2005年,Cash和同事识别了三个认知行为策略用于处理自感体像威胁:(1经验性回避(experiential avoidance,是指试图回避有威胁的环境,思维,或者情绪。(2“整理外表”,包括努力改变或纠正被认为有缺陷的外表部位。(3“积极理性接纳”,积极的自我关照或理性自我对话,接纳体像经历。研究发现,与积极理性接纳处理相比较,回避和外表整理关联更少的适应性体像态度(例如,消极评估和过度投入),更多的体像焦躁,更贫乏的心理社会功能(例如,更多病理性进食,社交不适,低自尊),以及更加有兴趣整形。

 

2009年,Engle和同事对两种回避行为——回避特殊环境和打扮两种强迫仪式行为——外表检查和整理,进行了评估。统计回归分析表明,两种类型的回避行为可以预测认知扭曲,更多的身体不满意和完美主义。而体像认知扭曲,完美主义则预测了更加频繁的强迫行为。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