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头饰价格联盟

关于雾霾,这些声音你应该听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周末分享

当人们还没意识到雾霾的危害

它就已经来了,来势汹汹

当中国快速前进的时候

有多少人慢下脚步

看看脚下的道路是用什么样的代价铺成的呢

地球只有一个

我的孩子们还要生存


2016年11月,王久良拍摄的《塑料王国》获得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新人单元评审团大奖、入围圣丹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世界纪录片单元。影片反映了农村垃圾处理厂的低级、原始、对从业人员的健康和环境危害极大的垃圾处理方式;是王久良继摄影《垃圾围城》后第二部关于中国垃圾问题的作品。

本片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2分


处理垃圾的工人用赤裸的双手直接接触各种毒害废品,孩子们在垃圾山上爬上爬下,村子里的水污浊不堪,废品简单加工后制成便宜的日用品进入市场。

废旧塑料货场

清洗废旧塑料排放大量的污水

这已经不是关于中国问题的纪录片第一次获奖了。每一次获奖,是电影界的骄傲,也是民众如鲠在喉的体验——触目惊心、厌恶、钻心的痛。

2016年10月,张赞波拍摄的《大路朝天》获得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影片以一条湖南省级高速公路的修建为素材,展示出多种利益的碰撞。张赞波是湖南人,他的上一部反映家乡现实生活的纪录片《天降》,是关于中国卫星发射后火箭回收的不是秘密、却鲜有人关注的内容。

《天降》剧照

卫星从西昌发射后,火箭沿途坠落。主要的落区是湖南绥宁和贵州黔东南。落区的村民们没有任何办法防范,只能是在卫星发射后,出门“躲卫星”。躲卫星的时候,不要到高压线地下,不要到油库附近,不要到大桥底下,也不要到水库下面躲。全家人最好分开躲。田地、房屋被砸坏是常事,打死人的事儿也发生过。


村民说,“要打死就打死,也是命中注定的。反正只能这么想。你躲也躲不过,每年都这么多次,你能躲到哪去?我们生在这里,能躲到哪里去。”无独有偶,《塑料王国》中的两位处理垃圾的年轻人也这样说,“身体应该是坏了,但不查身体了。死也没关系,没钱没办法啊。”

更早揭示中国民间垃圾处理作坊的,是2006年加拿大艺术家爱德华▪伯丁斯基拍摄的纪录片《人造风景》。影片的意图很简单,只是客观记录现代社会发展中的现状。他拍摄了三峡工程、上海弄堂、福建工厂,他拍摄了乡镇企业如何用简单的加热方法处理堆积成山的电子垃圾:焚烧的毒气弥漫方圆十几里,为了回收玻璃所打破的显示器中的重金属,随着雨水渗透,地下水源完全被污染,人们只能喝外地运来的水。

《人造风景》剧照

外面运来的水就真的干净吗?企业明目张胆地偷排,用高压直接将废液打入地下,不仅水被污染,土地也被污染,由此汉语的词汇库中有了“毒土地”一词。大地母亲被污染了,她所哺育的孩子还能健康吗?

2016年11月,北京雾霾中发现超级耐药菌。2016年12月中旬,20多个省市同时爆发严重的雾霾。当段子终于抵不过愤怒时,居民们是否能理解躲卫星的农民、靠处理全世界垃圾为生的工人的无奈?

水脏了,土地脏了,空气脏了。无知无畏、无能为力、无可奈何。森林越来越少,耕地锐减,黄沙围城。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被过度采矿挖掘得遍体鳞伤!

农村收入过低,种田难以为生,农民工一代代涌入城里。留守老人老无所依,自杀率升高。留守儿童幼无所养,成长遇到瓶颈。农村在荒败。不读书的下一代未来更黯淡。

利益之手已经伸向了未来。走得这样急、这样远,应该尽快修补漏洞;发展的同时需要加强建设。比如“躲卫星”。随着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落区民众躲卫星的频率更频繁。2009年完成的影片的结尾处,当地政府官员说,“国家应该给我们修一些防空设施。但我们没有这样的条件,老百姓只能听天由命。每次卫星发射之前,应该给落区每一个乡镇的老百姓每人买一份保险。”七年过去了,情况依旧。


张赞波的《大路朝天》出版了图书。

一位书评人感发,“在修筑高速公路的整个过程中,他看到了中国发展模式的问题所在:

一方面,是都市人享受现代化高速发展的成果,中国的进步举世皆知;

但是在另一方面,却是无数的生命,以及道德人心,还有文化,如沙漏中的细沙一样,逐渐从这个社会中流失了。


但是这方面却很少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去看,去想。很多人根本就是有意地忽视,包括很多西方人。当中国快速前进的时候,有多少人慢下脚步,看看脚下的道路是用什么样的代价铺成的呢?我们太喜欢高速了,我们无法让自己慢下来, 这,就是中国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我们每个人的问题。我们想要跑得快、跑得长久,想要把幸福的接力棒传给下一代,就必须顾及纪录片中沉重的事实。

1952年12月5日的伦敦,和今天的中国何其相似!同样的白昼如夜,消失的地标。只是从前我们看做雾的东西,直到在中国出现,我们才开始知道,它是霾!

1952年12月5日开始的一星期内,伦敦市民开始感到呼吸困难、眼睛刺痛,发生哮喘、咳嗽的症状,伦敦医院由于呼吸道疾病患者剧增而一时爆满,伦敦城内到处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短短几天时间,英国4000人突然离世,超过10万人感染呼吸道疾病,波及儿童老人,很多逝者都因为支气管和肺部重度感染,当时因为严重大雾,救护车都没法正常工作,数周后又有几千人死亡,共计死亡1万2千多人。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毒雾事件”,也成为了20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大雾虽然在几天后渐渐散去,但这场如日全食般的黑暗和让人震惊的伤亡数字却让英国人开始深刻反思。

1953年伦敦专门成立了the Beaver Committee(比弗委员会),用来调查雾霾事件,制定对策。

1956年英国颁布了《Clean Air Acts》(清洁空气法案),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强制伦敦市区的工业电厂等全部关闭,只能挪到郊区,城市里设立无烟区,无烟区里禁止使用产生污染的燃料,下国为伦敦市区一个烟囱被拆除。

英国开始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用灶,减少煤炭燃烧,改天然气,冬季集中供暧,家用壁炉改造费用政府补贴70%,违反规定的人严惩,10-100英镑罚款或3个月监禁。

治理污染道阻且长,1957年到1962年,伦敦又发生了12次严重的雾霾事件。
1968年,英国又扩充了《清洁空气法案》

1974年,英国颁布了《污染控制法》(Control of Pollution ACt),规定机动车燃料的组成,并限制了油品(用于机动车或壁炉)中硫的含量。

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
1980年之后,汽车数量暴增,尾气开始替代煤炭燃烧,成为主要的污染源。

1993年,所有英国出手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减少污染。

2008年2月,伦敦对大排量汽车的进城费升至25镑每天,闹市区停车位月租高达650镑,全球之首,市区车流量得到有效控制。

混合动力低污染的公交车投入运营。

政府用车几乎绝迹

上到首相,下到部长和议员

都自行车,地铁上下班


当然还有大面积的绿化

60几年过去了,伦敦慢慢的摘掉了“雾都”的帽子,但这片固执雾霾可不是仅靠一阵风吹走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数万人生命上的血的教训,是英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换来的。


我们一直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面对环境问题,既不能饮鸩止渴,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借用网友的一句话:只希望大到国家政府,小到每一个人都能保护环境,关爱弱者,要相信社会总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作为水处理行业的领军媒体,我们一直在努力,没有放弃,希望你也和我们一样,从小事做起,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干净的地球。

——全体编辑部成员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